[發明專利]在石油煉制過程中實現快速減壓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690151.3 | 申請日: | 2016-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603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鵬 |
| 主分類號: | C10G67/14 | 分類號: | C10G67/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油 煉制 過程 實現 快速 減壓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在石油煉制過程中實現快速減壓的方法。
背景技術
石油又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余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烴而二次加工產物中常含有數量不等的烯烴和炔烴。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種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開采后需要進行煉制,才能得到相應的產品,傳統的煉制過程對于溫度以及煉制工藝控制不嚴格,使得雜質多,煉制的精度差,石油的浪費率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石油煉制過程對于溫度以及煉制工藝控制不嚴格,使得雜質多,煉制的精度差,石油的浪費率高的問題,設計了一種在石油煉制過程中實現快速減壓的方法,該工藝對于石油煉制過程進行精確的控制,使得各個環節得到的產品純度高,石油的利用率高,解決了現有石油煉制過程對于溫度以及煉制工藝控制不嚴格,使得雜質多,煉制的精度差,石油的浪費率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在石油煉制過程中實現快速減壓的方法,將45℃的原油由油品罐區進入裝置邊界,經原油泵升壓后先與初頂油氣換熱后與常頂循換熱至約70℃,然后分三路進入換熱網絡換熱升溫至約130℃,依次注破乳劑、水,經靜態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進入一級電脫鹽罐進行第一次脫鹽,接著分兩路進入并聯的二級電脫鹽系統進行第二次脫鹽脫水,每路分別依次注入破乳劑、水并經靜態混合器充分混合,經兩級電脫鹽脫水后的原油再分三路繼續進入換熱網絡,再進入脫鹽原油-常重油換熱器繼續換熱至246℃左右進入初餾塔,塔頂油氣經原油-初頂油氣換熱器冷卻至約90℃后再進入初頂后空冷器和初頂水冷器冷卻至40℃,然后進入初頂回流產品罐,原油-初底油前后增加了跨線,如初頂系統壓降較大,可將該組換熱器切出,初頂油氣由塔頂直接進入空冷器,以降低塔頂壓力,冷凝分離后的油品經初頂回流產品泵抽出后將部分油送回初餾塔頂作為冷回流,其余部分與常頂油一起送往油品罐區或兩套催化裝置,初餾塔底的初底油經初底泵分三路進入換熱網絡繼續換熱至約308℃,進入兩臺常壓爐加熱至363℃到常壓塔進行分餾,此處流量分配比例約為70%:30%,常壓塔頂油氣和水蒸汽進入常頂空冷器和常頂熱媒水換熱器、水冷器,冷至40℃后入常頂回流及產品罐,常頂油用常頂回流產品泵送出,部分作為產品與初頂油一起送往油品罐區或兩套催化裝置,其余部分送回頂作為冷回流,從常頂回流產品罐排出的不凝氣與初頂不凝氣一起經燃料氣分液罐分液后引至壓縮機進行升壓,外送催化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鵬,未經張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9015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