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同時使三軸保持低熱膨脹系數的微波覆銅板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76514.8 | 申請日: | 2016-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138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鄒嘉佳;趙丹;黃釗;孫曉偉;程明生;朱春臨;王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32B27/30 | 分類號: | B32B27/30;B32B15/082;B32B15/20;B32B27/18;B32B37/10;B32B37/06;C09J127/18;C09J11/08;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方榮肖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同時 使三軸 保持 低熱 膨脹系數 微波 銅板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覆銅板的制備方法,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同時使三軸保持低熱膨脹系數的微波覆銅板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高速化、高頻化、高密度化用基板材料的技術進步,使覆銅板的電路“互聯”的角色,逐漸變為“信號傳輸線”。而PTFE基微波覆銅板可使其使用頻率高達40GHz,具有優良的電氣性能(低介電常數、低介質損耗因子、且在較高的溫度和頻率范圍內非常穩定),耐化學腐蝕,耐熱,使用溫度范圍廣,吸水性低,是高頻高使用環境要求下覆銅板的必然選擇。
但PTFE基微波覆銅板與銅箔粘接性差,流動性差,在Z軸方向熱膨脹系數較大,而且加工條件苛刻,需要高溫、高壓,生產成本高,而且產品的熱膨脹系數大。因此,如何保持其優良的電氣性能,降低熱膨脹系數,改善加工性能,提高其與銅箔的粘接性,提高機械性能是PTFE基微波覆銅板研究的重點。
現國內外PTFE基微波覆銅板專利多集中在PTFE乳液浸漬玻纖布制造玻纖漆布的方法,玻纖布作為剛性支撐來源,有效調控熱膨脹系數。同時其介電常數高于PTFE,又在復合材料中占有較高的體積含量,因此是決定復合材料介電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圍內調整介電常數范圍。但玻纖布漆布制備方法尚有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在Z軸的熱膨脹系數與在X、Y軸平面的相差較大,而且常用的E玻纖的Dk=7.2,介電常數可調節范圍有限。
PTFE微孔膜的主要通過將PTFE樹脂預壓膜,燒結成型后再經雙向拉伸形成具有裂隙孔結構的微孔膜,除具備PTFE材料的卓越性能外,還具有出色的防水、透濕及電荷儲存穩定等特性已在電子、化工、醫學、軍工、航天、環保、服裝等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目前商業化微波覆銅板性能的不足,提供一種同時使三軸保持低熱膨脹系數的微波覆銅板的制備方法,其能同時使PTFE多孔膜浸漬后的介質板的X、Y、Z三軸保持較低的熱膨脹系數,且操作簡單,可大規模應用。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浸漬的不是玻纖布而是PTFE多孔膜。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同時使三軸保持低熱膨脹系數的微波覆銅板的制備方法,其能同時使浸漬后的介質板的X、 Y、Z三軸保持較低的熱膨脹系數;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制備粘接片,所述粘接片的制備方法為:將PTFE乳液加入氟樹脂改性,并加入混合陶瓷粉末/顆粒、增強纖維和表面改性劑;然后用去離子水稀釋成幾份不同濃度的粘接片溶液,攪拌均勻;之后,將PTFE多孔膜浸漬在上述不同濃度的均勻粘接片溶液中,浸漬10~30s,浸漬2~5次溶液,調整玻纖布至預定厚度;將浸漬后的薄膜在50~120℃烘干2~5min,去除水分,然后在200~310℃烘干2~5min,去除低溫揮發物,最后在370~400℃烘干2~20min,使氟樹脂成膜得到厚度均一表面光滑的粘接片;
步驟(2),正式制備微波覆銅板:將步驟(1)中得到的粘接片疊合,按照覆銅板厚度的要求控制粘接片的層數,在上下兩層放置金屬箔,真空壓合;真空壓合條件為350~390℃和25~100Kg/cm2下熱壓2~10h。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粘接片溶液的原料組分按份數計算,包括如下: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1)中的PTFE乳液為濃縮分散液,其中PTFE乳液粒徑為0.02~0.5μm。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1)中的氟樹脂改性劑選自聚全氟乙丙烯、全氟烷氧基樹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種或復配。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1)中的陶瓷粉為結晶性二氧化硅、熔融型二氧化硅、球形二氧化硅、金紅石型二氧化鈦、銳鈦型二氧化鈦、氧化鋁、鈦酸鈣、鈦酸鍶、鈦酸鋇及其他鈣鈦礦結構、氮化硼、氮化鋁、碳化硅等中的一種或復配,陶瓷顆粒粒徑控制為0.1~10μm。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1)中的增強纖維為玻璃微纖維、陶瓷微纖維、Kevlar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納米晶須等中的一種或復配,纖維直徑為0.1~0.9μm,長度小于100μm。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1)中的表面改性劑為硅烷偶聯劑、鈦偶聯劑、鋯偶聯劑中的一種或復配。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1)中的作為浸漬溶液的粘接片溶液中固含量為35~60%,室溫下粘度控制為15~40mPa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7651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