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自動噴砂除銹的密封罩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579925.5 | 申請日: | 2016-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395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軻;相睦;朱曉鵬;徐正一;金鑫;石忠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C3/02 | 分類號: | B24C3/02;B24C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自動 噴砂 除銹 密封 | ||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自動噴砂除銹的密封罩,包括依次連接的上、中、下部噴砂腔室以及毛刷;在中部噴砂腔室的一側設有回砂管接頭。在噴砂過程中由機器人帶動整個噴砂裝置移動,毛刷起密封作用,方便形成負壓,防止磨料外泄,而在負壓的作用下,磨料,銹污,粉塵經回收管全部回收,同時未被破碎的磨料可循環再利用。本發明通過采用帶有折疊部的彈性連接套將環形毛刷連接在本體上的結構,能夠減少焊縫余高的阻力,保證噴砂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除銹效率。本發明能夠實現磨料98%回收,而粉塵以及銹污幾近100%回收,單次除銹寬度在200mm以上,無粉塵污染,高效、環保。附加力矩小,可提高機器人本體的負載能力,增加機器人的除銹作業高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船體外板的涂裝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船體表面大接縫進行全方位打磨、噴砂除銹的環保、高效、大面積自動噴砂除銹密封罩。
背景技術
在造船,大型容器,電氣電站等設備制造現場,無法采用噴砂房等大型噴砂設備進行噴砂除銹,目前多是采用人工開放式噴砂除銹,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惡劣,其粉塵和噪音對人的健康影響極大。另外人工打磨后的粉塵沒有進行回收處理,環境污染嚴重,另外,人工噴砂效率低,噴砂除銹效果不穩定。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熟練工稀缺。則開發一個自動噴砂除銹裝置代替人工噴砂除銹,則是非常迫切需要,且具有非常大的實際意義的。
經對現有技術文獻檢索分析,發現專利公開號為CN201210104244.5的中國專利文獻所公開的“一種用于管道外焊縫循環噴砂除銹裝置的專用噴頭”,該發明設計了一個可循環噴砂除銹的專用噴頭,上設置有進砂管和回砂管以及彈性毛刷,通過該裝置可以實現磨料的回收,而彈性毛刷則提高了在噴砂過程中的密封性,減少了磨料對外界環境的污染。但該噴頭較小,單次噴砂寬度窄,效率低,多用于人工手持噴砂,不適宜自動噴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保證噴砂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除銹效率的用于自動噴砂除銹的密封罩。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自動噴砂除銹的密封罩,包括:中部噴砂腔室,在所述中部噴砂腔室的一側設有回砂管接頭,所述回砂管接頭與所述中部噴砂腔室的內腔連通;下部噴砂腔室,所述下部噴砂腔室的上部連接在所述中部噴砂腔室的下部,所述下部噴砂腔室的內腔與所述中部噴砂腔室的內腔連通;毛刷,所述毛刷設置在所述下部噴砂腔室的下部;上部噴砂腔室,所述上部噴砂腔室的下部與所述中部噴砂腔室的上部連接,所述上部噴砂腔室的內腔與所述中部噴砂腔室的內腔連通;進砂機構,所述進砂機構設置在所述上部噴砂腔室上,所述進砂機構與所述上部噴砂腔室的內腔連通;旋轉機構,所述旋轉機構設置在所述上部噴砂腔室內;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上部噴砂腔室上,所述驅動機構與所述旋轉機構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機器人本體連接軸承;所述下部噴砂腔室在圓周方向通過所述機器人本體連接軸承能夠與機器人本體連接;所述機器人本體連接軸承包括滾珠軸承和/或平面軸承。具體地,所述的下部噴砂腔室在圓周方向可通過機器人本體連接軸承(滾珠軸承和平面軸承)與機器人本體連接,機器人本體連接軸承實現的連接可保證機器人在噴砂過程中盡量減小焊縫余高對機器人行進的阻力,所述的機器人本體連接軸承實現的連接還可保證在機器人橫向、縱向行走時,進砂管、回砂管以及控制電纜等始終位于機器人本體中心位置垂直向下,防止進砂管、回收管以及控制電纜偏置而產生附加力矩,提高機器人的有效載荷和作業安全性。所述的下部噴砂腔室下端與毛刷連接。
優選地,所述旋轉機構包括:密封室,所述密封室設置在所述上部噴砂腔室內;旋轉軸承,所述旋轉軸承套設置在所述密封室的外側。
優選地,所述進砂機構包括:連接端蓋,所述連接端蓋設置在在所述上部噴砂腔室上,所述連接端蓋與所述上部噴砂腔室的內腔連通;進砂管接頭,所述進砂管接頭的一端與所述連接端蓋連通;進砂軸承,所述進砂軸承設置在所述旋轉軸承的上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57992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小型壓力容器表面除銹制造工藝
- 下一篇:單噴頭自動噴砂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