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力杠桿搖臂液壓傳動雙驅動變速動力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487557.1 | 申請日: | 2016-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92772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4 |
| 發明(設計)人: | 苗春霖 | 申請(專利權)人: | 苗春霖 |
| 主分類號: | F16H47/06 | 分類號: | F16H47/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12105 | 代理人: | 胡京生 |
| 地址: | 300211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力 杠桿 搖臂 液壓 傳動 驅動 變速 動力裝置 | ||
1.一種人力杠桿搖臂液壓傳動雙驅動變速動力裝置, 包括杠桿搖臂(1)、總泵(2)、液壓變速器(3)、一號分泵(4)、二號分泵(4B)、 一號齒輪箱(5)、二號齒輪箱(5B)、杠桿搖臂回位簧(7)、杠桿搖臂與杠桿搖臂支架固定軸(8)、杠桿搖臂支架(9)、總泵高壓油管(10)、一號分泵高壓油管(11)、二號分泵高壓油管(11B)、指撥(12)、指撥抽芯拉線(14)、低壓溢油管(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桿搖臂(1)包括杠桿支架固定孔(1-1)、杠桿支架固定軸(1-2)、總泵軸承(1-3)、杠桿搖臂回位極限限制塊(1-4)、杠桿搖臂固定軸(1-5)、杠桿搖臂體(1-6)、杠桿搖臂手柄(1-7)、總泵軸承固定孔(1-8),杠桿搖臂體 (1-6)、杠桿搖臂回位極限限制塊(1-4)、杠桿搖臂手柄(1-7)為整體焊接件,其中杠桿搖臂手柄(1-7)固定于杠桿搖臂體(1-6)頂端部,杠桿搖臂回位極限限制塊(1-4)固定于杠桿搖臂體(1-6)下部上端面,總泵軸承(1-3)套于杠桿搖臂固定軸(1-5)上并固定于總泵軸承固定孔(1-8)內,使總泵軸承(1-3)突出杠桿搖臂體 (1-6)內側端面;所述的總泵(2)包括總泵活塞回位簧(2-1)、總泵活塞密封圈(2-2)、油封(2-3)、總泵活塞回位回油槽(2-4)、總泵活塞(2-5)、總泵活塞頭(2-6)、內卡環(2-7)、杠桿搖臂回位簧(2-8)、總泵油杯蓋(2-9)、總泵低壓溢油管接口(2-10)、總泵體(2-11)、活塞回位回油孔(2-12)、總泵活塞進油孔(2-13)、總泵出油口(2-14)、總泵與杠桿搖臂支架安裝孔(2-15)、總泵與杠桿搖臂支架連接板(2-16),總泵活塞(2-5)為圓柱體,在總泵活塞(2-5)上有一個與總泵活塞(2-5)中心線平行的總泵活塞回位回油槽(2-4),總泵活塞密封圈(2-2)、油封(2-3)套入總泵活塞(2-5)上,總泵體(2-11)內有階梯通孔,通孔下端稱總泵出油口(2-14),在總泵體(2-11)的外側面有連體總泵油杯(2-17),在連體總泵油杯(2-17)內的總泵體(2-11)的外側面至階梯通孔有上下平行的活塞回位回油孔(2-12)、總泵活塞進油孔(2-13),在總泵油杯蓋(2-9)中心處有總泵低壓溢油管接口(2-10),總泵油杯蓋(2-9)旋緊在總泵油杯(2-17)上,總泵體(2-11)的外圓柱面有凸臺為總泵與杠桿搖臂支架連接板(2-16),上有總泵與杠桿搖臂支架安裝孔(2-15),卡環(2-7)卡于總泵體(2-11)的內孔卡槽內,杠桿總泵活塞回位簧(2-1)置于總泵體(2-11)的有階梯通孔內,總泵活塞(2-5)伸出總泵體(2-11)外的部分套有杠桿搖臂回位簧(2-8),總泵活塞頭(2-6)絲扣連接旋入總泵活塞(2-5)的上端,使杠桿搖臂回位簧(2-8)固定于總泵活塞頭(2-6)與總泵與杠桿搖臂支架連接板(2-16)之間;所述的液壓變速器(3),包括總泵來油孔(3-1)、去二號分泵出油孔(3-2)、去一號分泵出油孔(3-3)、分配滑閥(3-4)、分配滑閥工藝孔螺絲堵(3-5)、分配滑閥油封(3-6)、分配滑閥回位簧(3-7)、分配滑閥密封圈(3-8)、滾珠(3-9)、分配滑閥油封壓板(3-10)、分配滑閥控制壓板(3-11)、指撥抽芯拉線回位簧(3-12)、指撥抽芯拉線(14)、指撥抽芯拉線固定架(3-14)、分配閥壓板固定軸(3-15)、分配閥壓板活動軸(3-16)、液壓變速器安裝螺絲孔(3-17)、液壓變速器體(3-18),液壓變速器體(3-18)有中心盲孔用于分配滑閥(3-4)的滑道,底面至中心盲孔有三個間隔不等的互相平行的通孔分別為去一號分泵出油孔(3-3)、總泵來油孔(3-1)、去二號分泵出油孔(3-2),側面有兩個圓通孔為液壓變速器安裝螺絲孔(3-17),分配滑閥(3-4)是一圓柱體、外表面有數個凹槽,分配滑閥密封圈(3-8)套裝在分配滑閥(3-4)凹槽內,分配滑閥工藝孔螺絲堵(3-5)固定于分配滑閥(3-4)的頂端,分配滑閥油封(3-6)、分配滑閥油封壓板(3-10)依次套固于分配滑閥(3-4)另一端上,分配滑閥回位簧(3-7)、分配滑閥(3-4)依次置于液壓變速器體(3-18)中心盲孔內,滾珠(3-9)鑲嵌在分配滑閥(3-4)的另一端頂部凹槽內,分配滑閥油封壓板(3-10)固定于液壓變速器體(3-18)上,分配滑閥控制壓板(3-11)用分配閥壓板固定軸(3-15)固定于液壓變速器體(3-18)可轉動并壓動滾珠(3-9)和分配滑閥(3-4)運動,指撥抽芯拉線固定架(3-14)固定于液壓變速器體(3-18)上端面;所述的一號分泵(4)、二號分泵(4B)是結構相同的兩個分泵,分泵(4)包括分泵活塞(4-1)、分泵活塞油封(4-2)、分泵活塞密封圈(4-3)、放氣螺絲(4-4)、分泵活塞油封壓緊螺絲(4-5)、溢油低壓油管接口(4-6)、放氣孔(4-7)、分泵安裝螺絲孔(4-8)、分泵體(4-10)、液壓變速器來油孔(4-11)、齒條與分泵活塞連接螺絲頭(4-12),分泵體(4-10)中心有一直通孔的液壓變速器來油孔(4-11)、正表面有分泵安裝螺絲孔(4-8),側表面至液壓變速器來油孔(4-11)有放氣孔(4-7)、溢油低壓油管接口(4-6)且互相平行,放氣螺絲(4-4)擰固于放氣孔(4-7)內,兩個分泵活塞密封圈(4-3)分別套裝于分泵活塞(4-1)的兩個密封槽內,分泵活塞油封(4-2)套于分泵活塞(4-1)上,分泵活塞(4-1)置于液壓變速器來油孔(4-11)內,分泵活塞油封壓緊螺絲(4-5)旋在分泵體(4-10)上至頂緊分泵活塞油封(4-2);所述的一號齒輪箱(5)、二號齒輪箱(5B)是結構相同的兩個齒輪箱,一號齒輪箱(5)包括單向超越離合器(5-1)、齒條(5-2)、齒條回位簧(5-3)、倒轉齒輪組(5-4)、輸出軸齒輪(5-5)、輸出軸固定螺桿(5-6)、輸出軸(5-7)、倒轉齒輪組軸(5-8)、齒輪箱左右箱殼體組合螺孔(5-10)、齒輪箱安裝孔(5-11)、分泵定位卡塊(5-12)、齒輪箱安裝插孔(5-13)、齒輪箱右殼體(5-14)、齒輪箱左殼體(5-15),齒輪箱右殼體(5-14)、齒輪箱左殼體(5-15)上相對均有數個齒輪箱左右箱殼體組合螺孔(5-10)、齒輪箱安裝孔(5-11),輸出軸齒輪(5-5)、輸出軸(5-7)穿固在輸出軸固定螺桿(5-6)上、輸出軸固定螺桿(5-6)兩端固定軸承并固定于齒輪箱右殼體(5-14)內,使輸出軸(5-7)伸出齒輪箱左殼體(5-15)外,倒轉齒輪組(5-4)套于固定在齒輪箱左殼體(5-15)內的倒轉齒輪組軸(5-8)上,使倒轉齒輪組(5-4)和輸出軸齒輪(5-5)嚙合在一起,齒條回位簧(5-3)一端固定于齒條(5-2)、另一端頂在齒輪箱右殼體(5-14)內端面,單向超越離合器(5-1)固定于齒輪箱右殼體(5-14)、齒輪箱左殼體(5-15)的軸承套內并分別與齒條(5-2)、倒轉齒輪組(5-4)嚙合在一起,齒輪箱右殼體(5-14)、齒輪箱左殼體(5-15)通過螺釘、齒輪箱左右箱殼體組合螺孔(5-10)固定在一起,一號齒輪箱(5)的齒條與一號分泵(4)的齒條與分泵活塞連接螺絲頭(4-12)連接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單向超越離合器(5-1)、包括主動齒輪(5-1-1)、主動齒輪與通用自行車飛輪連接器(5-1-2)、單向超越離合器大齒輪(5-1-3)、通用自行車飛輪(5-1-4)、通用自行車飛輪與單向超越離合器大齒輪固定螺絲(5-1-5)、左滾針軸承(5-1-6)、右滾針軸承(5-1-7),通用自行車飛輪(5-1-4)用通用自行車飛輪與單向超越離合器大齒輪固定螺絲(5-1-5)固定于單向超越離合器大齒輪(5-1-3)內,主動齒輪(5-1-1)與通用自行車飛輪連接器(5-1-2)擰入通用自行車飛輪(5-1-4)孔內,主動齒輪(5-1-1)兩端分別套左滾針軸承(5-1-6)、右滾針軸承(5-1-7),固定于齒輪箱右殼體(5-14)、齒輪箱左殼體(5-15)的軸套內,使主動齒輪(5-1-1)分別與倒轉齒輪組(5-4)、齒條(5-2)嚙合;所述的杠桿搖臂支架(9)為整體件,上面有杠桿搖臂支架與杠桿搖臂固定安裝孔(9-1)、杠桿搖臂回位極限限位凸塊(9-2)、總泵與杠桿搖臂支架安裝孔(9-3)、轉向軸(9-4)、杠桿搖臂支架安裝螺絲孔(9-5)、杠桿搖臂支架體(9-6),杠桿搖臂(1)用杠桿搖臂與杠桿搖臂支架固定軸(8)通過杠桿搖臂支架與杠桿搖臂固定安裝孔(9-1)固定于杠桿搖臂支架(9)上,總泵(2)通過總泵與杠桿搖臂支架安裝孔(9-3)、總泵與杠桿搖臂支架安裝孔(2-15)用螺釘與杠桿搖臂支架(9)固定,使總泵活塞頭(2-6)頂在杠桿搖臂(1)的總泵軸承(1-3)上、杠桿搖臂回位極限限制塊(1-4)頂在杠桿搖臂回位極限限位凸塊(9-2)上;所述的指撥(12)固定于杠桿搖臂手柄(1-7)上,指撥抽芯拉線(14)一端固定于指撥(12)內,另一端為指撥抽芯拉線(14)的拉線抽芯,拉線抽芯置于指撥抽芯拉線固定架(3-14)開口內、外套指撥抽芯拉線回位簧(3-12),依次穿過固定于液壓變速器體(3-18)上端的分配閥壓板活動軸(3-16)的孔、分配滑閥控制壓板(3-11)的孔固定于分配滑閥控制壓板(3-11)上;油路連接為,總泵出油口(2-14)用總泵高壓油管(10)與液壓變速器(3)的總泵來油孔(3-1)連接,液壓變速器(3)的去二號分泵出油孔(3-2)、去一號分泵出油孔(3-3)分別用一號分泵高壓油管(11)、二號分泵高壓油管(11B)與一號分泵(4)的液壓變速器來油孔(4-11)、二號分泵(4B)的液壓變速器來油孔(4-11B)連接在一起,低壓溢油管(15)為三通管,兩端分別插入一號分泵(4)、二號分泵(4B)的溢油低壓油管接口(4-6),第三端與總泵低壓溢油管接口(2-10)相連;油路連接為,總泵出油口(2-14)用總泵高壓油管(10)與液壓變速器(3)的總泵來油孔(3-1)連接,液壓變速器(3)的去二號分泵出油孔(3-2)、去一號分泵出油孔(3-3)分別用一號分泵高壓油管(11)、二號分泵高壓油管(11B)與一號分泵(4)的液壓變速器來油孔(4-11)、二號分泵(4B)的液壓變速器來油孔(4-11B)連接在一起,低壓溢油管(15)為三通管,兩端分別插入一號分泵(4)、二號分泵(4B)的溢油低壓油管接口(4-6),第三端與總泵低壓溢油管接口(2-10)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苗春霖,未經苗春霖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8755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經過表面處理工藝的齒輪
- 下一篇:無噪音棘輪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