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手動變速器的主動轉速匹配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440717.7 | 申請日: | 2016-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8680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B·W·布爾;E·J·雷德博;S·D·霍夫曼;R·I·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9/10 | 分類號: | F16H59/10;F16H61/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鄧雪萌,安文森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手動 變速器 主動 轉速 匹配 | ||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用于手動變速器的主動轉速匹配。
背景技術
本節中的陳述僅提供涉及本公開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構成或可能不構成現有技術。
乘用車、運動多功能車、皮卡車和其它消費類車輛的自動機動車變速器從基本上全液壓操作向在電子變速器控制模塊(TCM)和液壓致動器控制下操作轉變的趨勢伴隨著一種提供電子線性位置傳感器的愿望和必要性,這些傳感器提供關于致動器、相關聯的換擋聯桿及作用于其上的離合器、制動器和擋位的當前位置的實時數據給變速器控制模塊。此些數據供變速器控制模塊利用以確認例如換擋的開始和完成并因此確認變速器的整體狀態。此些數據對即將發生的或實際發生的部件故障的自我診斷也是有用的。
這種趨勢還沒有由另一類重要的機動車變速器,即手動變速器采取。顧名思義,這些變速器由車輛操作者手動換擋。因為換擋定時和擋位選擇是留給車輛操作者來決定的,因此在手動變速器中結合各種傳感器歷來被視為不僅沒有必要,還是對操作者自由的干涉。
盡管如此,顯而易見的是,關于手動變速器當前操作狀態的數據可以由相關聯的電子控制器利用以改善整體的駕駛體驗。本發明就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發明內容
在一個方面,一種用于機動車手動變速器的主動轉速匹配(ARM)系統包括檢測并調整機動車原動機輸出速度的發動機控制模塊,和監測換擋聯桿運動的至少一個傳感器。當該至少一個傳感器確定換擋聯桿的運動為槽中降擋時,發動機控制模塊調整用于發動機控制模塊的可用時間以將原動機的輸出速度與變速器的輸入速度匹配。
在另一方面,一種控制用于機動車手動變速器的主動轉速匹配(ARM)系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中的一個或多個:監測并調整機動車原動機的輸出速度、監測換擋聯桿的運動,以及當換擋聯桿的運動為槽中降擋時調整可用時間以將原動機的輸出速度與變速器的輸入速度匹配。
從本文提供的描述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另外的方面、優點與應用領域。應當理解,描述和具體實例僅用于說明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開的范圍。
附圖說明
本文中描述的附圖僅用于說明的目的,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開的范圍。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原理的具有手動變速器的機動車的相關電氣、電子和機械部件的框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原理的包括換擋聯桿的手動變速器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圖3A是六速手動變速器換擋槽(“H”)型式的平面圖;
圖3B是手動變速器槽內降擋的平面圖;
圖3C是根據本發明的原理的手動變速器槽中降擋的平面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原理的操作與圖1所描述的變速器的主動轉速匹配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5是圖4所示過程的調整槽中降擋的可用轉速時間的子過程的流程圖;
圖6是圖4所示過程的表征離合器動態的子過程的流程圖;以及
圖7示出了用于圖4所示過程的查找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在性質上僅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開、應用或用途。
參考圖1,示出并且整體用參考號10指代具有配備了本發明的手動變速器的機動車的相關電氣、電子和機械部件的系統。系統10包括原動機12,其可以是汽油、柴油或彈性燃料發動機,或混合動力或電動動力裝置。原動機12包括驅動主摩擦離合器16的輸出軸14,其中主摩擦離合器16通常但不必須由車輛操作者接合和脫離。主離合器16選擇性地提供驅動扭矩給手動變速器20的輸入軸18。手動變速器20可以是常規的,并包括殼體22以及軸、擋位和同步器離合器,后幾者協同提供例如四個、五個、六個或更多個前進速度或傳動比和倒車擋。該變速器包括聯接到最終驅動組件26的輸出軸24,最終驅動組件26可包括例如傳動軸、差速組件和一對驅動軸。駕駛員界面28通常包括在車輛操作者控制下并由其操作的那些控制器和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4071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