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重金屬測定前進行濕法消解對酸氣處理裝置及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96210.6 | 申請日: | 2016-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80698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4 |
| 發明(設計)人: | 俞凌云;帥培強;昊孟茹;胡江濤;董偉;溫演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30/14 | 分類號: | G01N30/14;B01D53/40;B01D53/7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金屬 測定 進行 濕法 消解 處理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強酸揮發氣體的無毒化處理技術,特別涉及用色譜儀檢測動植物加工產品的重金屬時,在用色譜儀測定重金屬前,對被檢測動植物加工產品的樣品,用強酸進行濕法消解樣品的有機物過程中,對強酸揮發氣體吸收、無毒化處理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實驗室用色譜儀檢測食品、紡織品、皮革等動植物加工成的輕工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時,先用強酸進行濕法消解處理方法中,常采用加熱板對強酸和樣品混合物進行加熱,保持電加熱板溫度為210攝氏度濕法消解。電加熱板濕法消解操作簡單,電熱板價格便宜,儀器條件要求低,普通的常規實驗室,均可采用。但電加熱板濕法消解使用大量酸,加熱消解過程中強酸會變為強酸性氣體,如鹽酸、硝酸、氫氟酸等被加熱后會揮發成強酸性氣體擴散到空氣中。這些強酸性氣體擴算到空氣中,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很容易對工作人員的身體造成傷害,并腐蝕實驗室內的設備。
如果沒有酸氣控制設備,消解過程中強酸性氣揮發太快,影響樣品的消解效果,導致樣品消解不完全。
發明內容
為了避免上述濕法消解過程中的強酸性氣體擴散到空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色譜儀檢測動植物加工產品的重金屬之前,在實驗室用強酸濕法消解動植物加工樣品時,吸收揮發到強酸性氣體進行酸堿中和無害處理裝置,以及用該裝置進行濕法消解樣品的方法,達到控制測定重金屬樣品的消程度,減少強酸性氣體對環境的污染。
本發明的內容是:
重金屬測定前進行濕法消解對酸氣處理的裝置,包括裝酸液和樣品進行消解的廣口消解瓶1和裝堿液的酸吸收杯2,廣口消解瓶1的體積小于酸吸收杯2的體積,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根酸氣體導管3,該酸氣體導管3的一端位于廣口消解瓶1之中,該酸氣體導管3的另一端位于酸吸收杯2之中;
該酸氣體導管3分為依次連接的三段,第一段為小管徑段4、第二段為大管徑段5、第三段為“工”字形段6;
小管徑段4的一端穿過密封膠塞7后開口位于廣口消解瓶1內,密封膠塞7密封的堵塞在廣口消解瓶1的瓶口;小管徑段4的另一端與酸氣流量控制閥8連通;
大管徑段5的一端與酸氣流量控制閥8連通,大管徑段5的另一端是向下開口漏斗結構,即大管徑段向下開口漏斗9;
“工”字形段6的管子兩端分別都是漏斗結構,“工”字形段6的上端為“工”字形段向上開口漏斗10,“工”字形段6的下端為“工”字形段向下開口漏斗11;“工”字形段向下開口漏斗11位于酸吸收杯2之中;
小管徑段4的管子直徑小于大管徑段5的管子直徑,大管徑段5的管子直徑小于或等于“工”字形段6管子直徑;
大管徑段向下開口漏斗9的開口直徑同于“工”字形段向上開口漏斗10的開口直徑,大管徑段向下開口漏斗9和“工”字形段向上開口漏斗10的開口封閉成防堿液倒流儲液室12,防堿液倒流儲液室12的上面是大管徑段5,防堿液倒流儲液室12的下面是“工”字形段6,在防堿液倒流儲液室12放置有一個防堿液倒流浮動堵塞13;
防堿液倒流浮動堵塞13包括堵塞頭14、浮球15和配重腳16;浮球15的上面設置堵塞頭14,浮球15的下面設置有多個配重腳16,多個配重腳16的重量大于堵塞頭14的重量;防堿液倒流浮動堵塞13能在液體中浮出液面;堵塞頭14的頂端直徑小于大管徑段5的管徑,堵塞頭14的底端直徑大于大管徑段5的管徑。
重金屬測定前進行濕法消解對酸氣處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本方法使用的酸氣處理的裝置結構如下:
包括裝酸液和樣品進行消解的廣口消解瓶1和裝堿液的酸吸收杯2,廣口消解瓶1的體積小于酸吸收杯2的體積,還包括一根酸氣體導管3,該酸氣體導管3的一端位于廣口消解瓶1之中,該酸氣體導管3的另一端位于酸吸收杯2之中;
該酸氣體導管3分為依次連接的三段,第一段為小管徑段4、第二段為大管徑段5、第三段為“工”字形段6;
小管徑段4的一端穿過密封膠塞7后開口位于廣口消解瓶1內,密封膠塞7密封的堵塞在廣口消解瓶1的瓶口;小管徑段4的另一端與酸氣流量控制閥8連通;
大管徑段5的一端與酸氣流量控制閥8連通,大管徑段5的另一端是向下開口漏斗結構,即大管徑段向下開口漏斗9;
“工”字形段6的管子兩端分別都是漏斗結構,“工”字形段6的上端為“工”字形段向上開口漏斗10,“工”字形段6的下端為“工”字形段向下開口漏斗11;“工”字形段向下開口漏斗11位于酸吸收杯2之中;
小管徑段4的管子直徑小于大管徑段5的管子直徑,大管徑段5的管子直徑小于或等于“工”字形段6管子直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未經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962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