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磁流變閥控阻尼可控減振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72804.3 | 申請日: | 2016-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8052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9 |
| 發明(設計)人: | 郭孔輝;王楊;韓忠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春孔輝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9/53 | 分類號: | F16F9/53;F16F9/34;F16F9/42;F16F9/32 |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長春市新時代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22204 | 代理人: | 石岱 |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流變 阻尼 可控 減振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于車輛懸架系統中的零部件,特別涉及一種磁流變閥控阻尼可控減振器。
背景技術
常見的車輛懸架用的減振器中設置有復原閥、壓縮閥、補償閥和流通閥。減振器阻尼的大小取決于各閥件閥片組彈性的大小,一旦將各閥片組調整安裝好后,該減振器各閥件的阻尼特性以及整體減振性能就隨之確定,因此懸架系統適應路面狀況變化的能力也確定。當路面狀況變化超出懸架系統適應范圍時,其阻尼力會偏大或偏小而達不到最佳的減振效果,更不能依據工況變化而自動調整,因而不能同時兼顧車輛的平順性與操縱穩定性;其次,現有減振器所用閥件結構復雜;而且油液在工作缸內不循環、散熱差,常導致密封元件因受高溫影響而過早失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反應靈敏、工作可靠、結構緊湊的磁流變閥控阻尼可控減振器,以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磁流變閥控阻尼可控減振器,其特征在于:該減振器主要包括導向器總成,儲油缸,中間缸,工作缸,活塞桿,由活塞和內螺紋活塞固定塊構成的活塞閥總成,底閥總成和由磁流變閥閥芯、連接件A、磁流變閥芯控制片、隔磁圈、電磁線圈、連接件B構成的磁流變閥總成;
所述工作缸安裝在儲油缸內腔,工作缸底端與底閥總成相配合,上端與導向器總成相配合,從而形成封閉結構;工作缸內腔安裝活塞閥總成及與其螺紋連接的活塞桿,活塞閥總成的外邊緣與工作缸內壁間形成動密封,將工作缸內腔分割為工作缸上腔a和下腔b;所述活塞桿與導向器總成形成動配合并穿出與儲油缸鉚接的端蓋外供連接;所述導向器總成分別與工作缸、中間缸和儲油缸上端內邊緣相配合形成靜密封,其上端安裝油封,導向器總成與油封之間的空腔構成儲油腔e與低壓腔d相通,活塞桿與導向器總成動配合處滲透的油液可流入儲油腔e;
所述儲油缸底端與連接件B固定連接、與連接件A靜密封,儲油缸內壁與中間缸外周之間的空隙及底閥總成與連接件A之間的空腔構成低壓腔d;
所述中間缸是位于儲油缸與工作缸之間的空腔,中間缸底端與底閥總成相配合形成靜密封,中間缸的內壁與工作缸外周之間的空隙和位于底閥總成的橫向孔道及底閥總成上的鉚芯與磁流變閥閥芯之間的空腔構成高壓腔c,工作缸上腔a開有與高壓腔c相通的流通孔f;
所述高壓腔c、低壓腔d、工作缸上腔a及下腔b內充滿減振器油液,彼此互相流通。
所述底閥總成上設有阻尼單向閥Ⅰ,活塞閥總成上設有阻尼單向閥Ⅱ,當底閥總成上的阻尼單向閥Ⅰ打開時低壓腔d與工作缸下腔b相通,當活塞閥總成上的阻尼單向閥Ⅱ打開時,工作缸下腔b與工作缸上腔a相通,底閥總成通過底閥周向定位板固定。
所述阻尼單向閥Ⅰ、Ⅱ是由一個或多個重疊的環狀閥片或蝶形彈簧閥片構成,其閥片壓緊件外緣為倒角或圓弧狀。
所述底閥總成上開有三個橫向孔道與鉚芯上的橫向孔道相通構成高壓腔c的一部分,在兩孔道接觸處的底閥總成上繞孔道周向切凹槽,以防止裝配時堵塞孔道,在底閥總成上開有六個阻尼單向閥孔并與三個橫向孔道錯開,在底閥總成底部周向切六個凹槽與低壓腔d相通。
所述磁流變閥閥芯與連接件A、連接件B的內腔形成動配合構成磁流變閥,其底端低于磁流變液腔g并與連接件B之間留有適宜距離并與大氣相通,在磁流變液腔g上端和下端與閥芯動配合處安裝密封圈,在磁流變閥閥芯底端安裝彈簧使其上端以一定壓力頂住鉚芯底端構成平面節流閥;
所述連接件A、連接件B內布置有電磁線圈和隔磁圈,可利用連接件A、儲油缸和連接件B來形成閉合磁路并通過隔磁圈1控制磁場以最大范圍穿過磁流變液,連接件和儲油缸固定連接,連接件A、連接件B內腔中充滿磁流變液,可根據車輛的狀態調節電流大小改變磁場強度進而控制磁流變液粘度和屈服強度,進一步控制平面節流閥開度從而獲得減振器最佳阻尼特性。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之一種磁流變閥控阻尼可控減振器結合電控系統即可實現阻尼自動調節,對懸架的振動反應靈敏、調節迅速,能有效衰減各種復雜路面狀況對車輛的振動與沖擊。
2.本發明的減振器在高壓腔與低壓腔之間采用平面節流閥,取代壓縮卸荷閥和流通閥,將兩閥合一使結構明顯簡化、易于控制,并且可通過調節閥口尺寸獲得適宜的阻尼力調節范圍。
3.本發明采用三缸結構,減振器運動時,油液在工作缸、中間腔和儲油腔之間流通,并與外筒壁大面積接觸,由此使減振器能夠獲得極佳的散熱效果,避免密封元件溫度過高過早失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春孔輝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春孔輝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7280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氣缸驅動的棘輪傳動機構
- 下一篇:橡膠-金屬-套筒式支承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