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合凝膠骨架布洛芬巴布劑及其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369729.5 | 申請日: | 2016-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10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8 |
| 發明(設計)人: | 徐鑠;孫霞;賀敦偉;吳秋耿;倪國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強生消費者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9/70 | 分類號: | A61K9/70;A61K31/192;A61K47/3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張靜,陸蔚 |
| 地址: | 美國新***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凝膠 骨架 布洛芬巴布劑 及其 制備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合凝膠骨架布洛芬巴布劑,具有優異的透皮吸收效果,對皮膚無刺激性,在局部使用可達到穩定而持久的藥物釋放,屬于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布洛芬是公認安全性最高的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抗炎、鎮痛、解熱作用[1]。適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和神經炎等。布洛芬主要鎮痛機制為通過抑制COX減少疼痛或炎癥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其他可能的機制,包括抑制炎癥細胞粘附和血小板聚集作用,減少淋巴細胞反應性調節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對軟骨蛋白多糖生產抑制,并改善介導細胞裂解和抑制自由基形成[2]。常見的給藥途徑有口服給藥、注射給藥等。到目前為止,國內已經上市的劑型有片劑、滴眼液、膠囊劑和軟膏劑等,但還未有巴布劑的劑型[3,4]。根據臨床調研,開發一款布洛芬巴布劑會有廣大的市場前景。
因為巴布劑所具備的優勢,該技術已經受到廣泛關注。巴布劑又稱為水凝膠貼劑,與傳統的外用貼膏相比巴布劑具有以下優點:由于采用水溶性大分子基質,使用后無殘留,不污染衣物,載藥量較大,起效迅速,血藥濃度平穩。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能,使用舒適無皮膚刺激性及致敏性,反復揭貼無疼痛感[5]。作為一種使用范圍廣、患者順應性好的外用貼敷劑,日本、歐美等國已有成熟的醫用巴布劑技術。隨著醫藥工業的不斷進步,這種劑型近年來在我國同樣有所發展。但是制約巴布劑研究與發展的因素仍有許多,例如:基質涉及的物料及影響因素較多,制備技術和質量控制方面尚存一些問題等。然而隨著制劑新技術在藥學領域的不斷進步,也為巴布劑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經過近年的研究巴布劑大體可以分為非交聯型巴布劑和交聯型巴布劑。傳統非交聯型巴布劑,常用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明膠、西黃蓍膠等作為凝膠骨架成分或增稠劑,依靠高分子凝膠材料在一定量的水分揮發后,形成物理堆疊,在室溫下提供一定的機械強度[6]。例如明膠等在熱水中可溶解,在室溫下形成凝膠,如:一種酮洛芬巴布劑及其制備方法(CN200510110907)、布洛芬的透皮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CN201280027488) 和一種新型左旋肉堿水凝膠貼劑及其制備方法(CN102697755A)等相關專利。但由于基質主要由水溶性聚合物材料組成,非交聯的基質一旦環境濕度過高則容易吸潮,導致膏體變稀,放置過程中膏體從貼膏的邊緣溢出(冷流現象)[7]。這種情況也常出現于皮膚汗液分泌較多的時候,揭下藥貼時往往有基質殘留,也容易污染衣物。而現代的巴布劑產品設計過程中,基質對皮膚的良好黏著力和適當的賦型性是首要考慮的問題。所以,為克服傳統非交聯型巴布劑的弊端,交聯型巴布劑逐漸成為過去幾年研究的熱點以及現在的主流產品,如一種氯諾昔康水凝膠貼劑及其制備方法(CN101879147A)、含有吲哚美辛的貼劑(CN200580045359)和含布洛芬的巴布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CN200710052074)等相關專利。其機理主要為使用交聯劑(如:甘羥鋁等)與聚丙烯酸鈉在pH調節劑的條件下,交聯成具有一定機械強度的網狀基質[8]。交聯型巴布劑與非交聯型相比具有內聚力強,抗冷流的優勢。但其交聯的程度和速度都難以控制,常會因交聯速度過快或強度過強而無法涂布,因而成為阻礙該技術廣泛應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并且載藥型交聯巴布劑常會因為交聯強度過大對藥物的阻滯增加從而影響其釋放。綜上所述,一種涂布前屈服值適宜,固化成型后賦型性和黏附性良好的巴布劑技術成為現在市場和研究的熱點。
參考文獻:
[1]張嬌.布洛芬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0(5):63-64.
[2]陳彪,王建華,李櫻,等.布洛芬緩釋制劑的研究概況[J].藥學實踐雜志,2006,24(2):65-69.
[3]周政,張奇.布洛芬新型制劑的研究與開發[J].藥學進展,2006,30(4):157-162.
[4]張莉,李挺,陳莉,等.布洛芬新制劑及新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6,15(12):952-956.
[5]韓冬,崔黎麗,李國棟.巴布劑透皮給藥基質的研究[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5,26(5):572-573.
[6]潘衛三,李華,李嘉煜.中藥巴布劑研究的技術難點及解決方案[J].中醫外治雜志,2004,13(3):3-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強生消費者公司,未經強生消費者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6972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