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客車底盤動力平臺有效
申請號: | 201610366768.X | 申請日: | 2016-05-30 |
公開(公告)號: | CN1059661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發明(設計)人: | 鐘志華;莫旭輝;肖力軍;詹斯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科鑫三佳車輛技術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60G3/20 | 分類號: | B60G3/20;B60G15/00;B60K17/356;B60B35/14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0714 重慶市北碚區***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客車 底盤 動力 平臺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客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新型客車底盤動力平臺。
背景技術
普通中型客車3類底盤,其轉向橋多為不帶驅動裝置并且使用了較為簡單的雙橫臂結構配合扭桿彈簧,該類懸架舒適性較差,無驅動功能。其驅動橋多為整體橋式,動力由布置在客車前端的發動機通過一根較長的傳動軸傳遞到驅動橋,由驅動橋將動力傳遞至兩側車輪。上述結構體積龐大,操縱穩定性、乘坐舒適性及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性能較低。現在常規純電動中型客車的底盤動力布置也沿用了上述結構,相關缺點未能得到優化。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客車底盤動力平臺。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新型客車底盤動力平臺,包括下車體骨架和動力電池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電池組安裝于下車體骨架的中部,在下車體骨架的前端設置前驅動轉向橋,后端設置后驅動橋;
所述前驅動轉向橋具有前驅動橋支架,該前驅動橋支架的左右兩側各設置一組前下擺臂,每組前下擺臂分為前后兩根,各前下擺臂的內端通過橡膠襯套與前驅動橋支架連接,同組中兩根前下擺臂從內向外的方向通過彎曲變形逐漸收攏,且前下擺臂的外端通過球頭銷與前轉向節連接,在每組前下擺臂的上方均設有前上擺臂,該前上擺臂為三角形,前上擺臂的一個角通過球頭銷與前轉向節連接,前上擺臂的另外兩個角通過橡膠襯套與下車體骨架連接,在所述前上擺臂上設置前懸架彈性元件,該前懸架彈性元件的下端與前上擺臂連接,前懸架彈性元件的上端與托盤連接,托盤固定于下車體骨架上,并在托盤與同側的其中一根前下擺臂之間連接前減震器總成,在所述前驅動橋支架上安裝前驅動電機,該前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前減速箱總成的輸入端連接,前減速箱總成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兩根前傳動半軸的內端連接,所述前傳動半軸的外端穿過對應的前轉向節,并通過前輪轂單元與前輪總成連接;
所述后驅動橋具有后驅動橋支架,該后驅動橋支架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后轉向節,在后驅動橋支架與后轉向節之間設置后上擺臂和后下擺臂,后上擺臂及后下擺臂均為梯形,后上擺臂的內端通過前后兩個橡膠襯套與后驅動橋支架連接,后上擺臂的外端通過一根帶軸承的轉軸與后轉向節連接,所述后下擺臂的內端通過前后兩個橡膠襯套與后驅動橋支架連接,后下擺臂的外端通過兩根帶軸承的轉軸與后轉向節連接,在每根后上擺臂的前后側分別設置第一后懸架彈性元件和第二后懸架彈性元件,各后懸架彈性元件的上端均與下車體骨架連接,下端與對應側的后下擺臂連接,在第二后懸架彈性元件的旁邊設置后減震器總成,后減震器總成連接于下車體骨架與后下擺臂之間,在所述后驅動橋支架上安裝后驅動電機,該后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后減速箱總成的輸入端連接,后減速箱總成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兩根后傳動半軸的內端連接,所述后傳動半軸的外端穿過對應的后轉向節,并通過前輪轂單元與后輪總成連接。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同側的前上擺臂和兩根前下擺臂構成雙球節獨立懸架,前上、下擺臂均通過球頭銷與前轉向節連接,使得安裝在球頭銷上的前轉向節具備多個方向的旋轉自由度,這樣虛擬傳統結構的轉向主銷,更有利于提升車輛的轉向性能。同側的兩根前下擺臂具有彎曲特征,不僅結構強度好,而且可以用來避開前輪在轉向過程中的干涉。在前上擺臂上通過托盤設置前懸架彈性元件,且托盤與同側的其中一根前下擺臂之間連接前減震器總成,結構緊湊,易于布置及安裝,使前驅動轉向橋具有良好的減震性能。
同側的后上擺臂和后下擺臂構成雙橫臂懸架,各后擺臂均為梯形,一方面有利于周邊件布置及安裝,能提高周邊件裝配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能夠增大后擺臂內側受力點,提高自身的強度及耐久度。后擺臂通過帶軸承的轉軸安裝在后轉向節上,后轉向節可適配不同尺寸的制動系統以適應不同車型的選配,同時也可根據需求選擇安裝單個輪胎或輪胎組。在后擺臂的前后側均設置后懸架彈性元件,能夠使后擺臂受力平衡,滿足了客車的重載要求,配備后減震器總成使得后驅動橋具有良好的減震性能。
前、后驅動系統采用集成化設計,均由驅動電機、減速箱總成串聯而成,驅動電機與減速箱總成之間的連接機械接口保持通用性,因而可以方便的選配不同速比的減速箱總成,前、后驅動系統僅布置方向存在適應性調整,易于裝配。
本發明采用集成化設計動力系統及四輪獨立懸架,實現了中型客車底盤動力平臺的輕量化,且具備四驅能力,可顯著提高汽車動力性能及在低附著路面下的通過性能,增強了客車在雨雪濕滑路面的行駛安全性。同時,本發明基于模塊化的設計思路,簡化了客車生產裝配步驟,提高了生產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前懸架彈性元件為空氣彈簧或螺旋彈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科鑫三佳車輛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重慶科鑫三佳車輛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6676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車輛后扭轉梁總成
- 下一篇:一種車輛泥地自救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