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發動機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20442.3 | 申請日: | 2016-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8719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9 |
| 發明(設計)人: | 薛德蘭;張文德;趙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00 | 分類號: | F01M11/00;F01M1/16;F01M1/10;F01M11/12;F01M1/02;F01M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智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潤滑 系統 車輛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發動機及車輛。所述發動機潤滑系統包括:油底殼(10);主循環單元(20),用于將來自油底殼(10)的機油輸送至用油單元(30);副油底殼(40);以及輔助循環單元(50),用于將來自副油底殼(40)的機油直接輸送至用油單元(30),其中,輔助循環單元(50)包括壓力傳感器(56)和控制器(54),壓力傳感器(56)監測主循環單元(20)對用油單元(30)的供油壓力,在供油壓力大于等于第一設定閾值時,使得輔助循環單元停止向用油單元供應機油。本發明利用輔助循環單元在潤滑的起始階段直接對用油單元進行供油,使得用油單元在潤滑的起始階段即能夠實現很好的潤滑,提高了發動機啟動時的潤滑響應速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及具有其的發動機及車輛。
背景技術
發動機潤滑系統是發動機的一個重要部分。現有的發動機潤滑系統如圖1所示。機油泵通過機油收集器將機油從油底殼中吸出,以一定壓力經過機油冷卻器和機油濾清器將清潔的機油以一定的溫度和壓力送到主油道,進而送入用油單元,對用油單元潤滑。
現有的潤滑系統,油路長,從機油泵建立油壓到用油單元建立油壓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且在油路上設計有機油冷卻器和機油濾清器,增加了油路的阻力,降低了用油單元的油壓響應速度。在發動機啟動時,用油單元產生沒有油壓的干摩擦,進而降低零部件可靠性。
因此,希望有一種技術方案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所述發動機潤滑系統包括:
油底殼;
主循環單元,所述主循環單元用于泵吸來自油底殼的機油并對之進行冷卻和/或濾清后輸送至用油單元,
其中,所述發動機潤滑系統進一步包括:
副油底殼;以及
輔助循環單元,所述輔助循環單元用于將來自副油底殼的機油直接輸送至所述用油單元,
其中,所述輔助循環單元包括相互通訊連接的壓力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壓力傳感器監測所述主循環單元對所述用油單元的供油壓力,在所述供油壓力大于等于第一設定閾值時,所述控制器使得所述輔助循環單元停止向所述用油單元供應機油,在所述供油壓力大于等于第二設定閾值且在第一設定時長內的壓力波動小于設定值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主循環單元將經過冷卻和/或濾清后的機油補充至所述副油底殼。
優選地,在對所述副油底殼補充機油達到第二設定時長,或者所述副油底殼中的機油達到或超過第一設定油量時,停止向所述副油底殼補充機油。
優選地,進一步包括報警裝置,在所述副油底殼中的機油低于第二設定油量時,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并使得輔助循環單元停止工作。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設定油量小于第一設定油量。
優選地,所述輔助循環單元進一步包括止回閥,用于防止機油從用油單元向所述副油底殼逆流。
優選地,所述主循環單元包括機油收集器、機油泵、機油冷卻器、機油濾清器和主油道,所述機油泵通過所述機油收集器從所述油底殼中泵吸機油,從機油泵排出的機油經過所述機油冷卻器和機油濾清器之后,通過所述主油道供應至所述用油單元;
所述輔助循環單元包括副機油泵和止回閥,所述副機油泵從所述副油底殼泵吸機油,并將所述機油輸送至所述用油單元,所述止回閥設置在所述副油底殼與所述用油單元之間,用于防止機油從用油單元向所述副油底殼逆流。
優選地,所述副油底殼的容積小于等于所述油底殼容積的三分之一;所述副機油泵的額定功率小于等于所述機油泵的額定功率的二分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2044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