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86336.8 | 申請日: | 2016-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86103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3 |
| 發明(設計)人: | 溫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凱沃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G45/08 | 分類號: | C10G45/08;B01J23/882;B01J23/883;B01J23/887;B01J23/888;B01J3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吳嘯寰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加氫 脫氧 方法 | ||
1.一種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加氫脫氧催化劑為反應催化劑,對生物油進行加氫脫氧處理;所述加氫脫氧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焙燒浸漬有活性組分的催化劑載體的過程中,使所述浸漬有活性組分的催化劑載體與含氧有機物接觸,完成所述焙燒得到氧化態催化劑,之后進行硫化處理,即得產品;
其中,所述活性組分主要由VIB族金屬中的一種或多種與VIII族金屬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
所述含氧有機物選自有機醇、有機酸、有機酮、酚類中的一種或多種;
其中,所述有機醇為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丁二醇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有機酸為乙酸、馬來酸、草酸、氨基三乙酸、1,2-環己烷二胺四乙酸、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1,2-環己二胺四乙酸、氨基乙酸、次氮基三乙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酚類化合物選自苯酚、苯二酚、苯三酚、甲酚、氨基酚、硝基酚、氯酚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浸漬有活性組分的催化劑載體與含氧有機物接觸時,所述含氧有機物的質量為所述催化劑載體質量的0-10%,且不包括0%;
所述焙燒的溫度為400-600℃,焙燒的時間為2-8h。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氧有機物為有機醇和/或有機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醇為乙二醇、丙三醇和聚乙二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分子量為200-1500。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酸為乙酸、檸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中的一種或多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酚類化合物為苯酚和/或苯二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焙燒之后和所述硫化之前還包括:使所述氧化態催化劑吸附含氧無機酸。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態催化劑吸附的含氧無機酸為VA族的含氧無機酸。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A族的含氧無機酸為磷酸、砷酸、銻酸等中的一種或多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A族的含氧無機酸為磷酸。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載體為氧化鋁載體。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IB族金屬為Mo和/或W。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III族金屬為Co和/或Ni。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組分為鉬和鎳。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催化劑載體為基準,VIB族金屬化合物的含量為0-30wt%。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催化劑載體為基準,VIB族金屬化合物的含量為3-20wt%。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催化劑載體為基準,VIII族金屬化合物的含量為0-30wt%。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催化劑載體為基準,VIII族金屬化合物的含量為1-10wt%。
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燒的溫度為420-500℃。
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油加氫脫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燒的時間為3-6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凱沃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凱沃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8633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