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閥座總成的雙道焊接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72706.2 | 申請日: | 2016-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8256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延民;劉建華;樂旭輝;孫思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華濤汽車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51/00 | 分類號: | F16K5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總成 焊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用閥座領域,尤其是一種閥座總成的雙道焊接筋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空調諧振腔的基本功能:通過閥門開、閉以調節腔體內部氣體壓力,降低流過其內部結構的氣體的噪聲。汽車用閥座總成的技術要求:閥座和腔體要承受不低于4巴的壓力,閥座和腔體的焊接區域不允許出現氣體泄漏的現象,閥座和腔體的中心的位置度公差是0.5mm。
現有的旋轉摩擦焊:焊接定位精度差,焊接精度低、焊接強度低、焊接深度不均勻、焊接后易開裂、易造成氣體泄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閥座總成的雙道焊接筋結構,它焊接時支撐力度大,焊接穩定,焊接深度均勻,焊接后強度高,焊接時閥座和腔體可以預定位,保證閥座和腔體的旋轉焊接精度,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閥座總成的雙道焊接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腔體和閥座,所述腔體的摩擦焊接面上由內至外依次向上凸出地形成有環形的內側擋料筋、第一焊接筋、第二焊接筋和外側擋料筋,所述內側擋料筋、第一焊接筋、第二焊接筋和外側擋料筋四者同心,所述內側擋料筋與第一焊接筋之間所夾環形區域為第一溢料槽,所述第一焊接筋與第二焊接筋之間所夾環形區域為第二溢料槽,所述第二焊接筋與外側擋料筋之間所夾環形區域為第三溢料槽;所述閥座的摩擦焊接面上由內至外依次向下凸出地形成有同心的第一環形筋、第二環形筋、第三環形筋和第四環形筋,所述腔體與閥座通過旋轉摩擦焊連接于一體,焊接時,所述第一環形筋對應第一溢料槽,所述第二環形筋對應第二溢料槽,所述第三環形筋對應第三溢料槽,所述第四環形筋套于外側擋料筋的外側。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閥座的開孔中固接有鋁嵌套。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內側擋料筋的高度高于第一焊接筋及第二焊接筋的高度,所述外側擋料筋的高度高于第一焊接筋及第二焊接筋的高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第一環形筋與鋁嵌套之間所夾環形區為與內側擋料筋相對應的第一對應區,所述第二環形筋與第一環形筋之間所夾環形區為與第一焊接筋相對應的第二對應區,所述第三環形筋與第二環形筋之間所夾環形區為與第二焊接筋相對應的第三對應區,所述第四環形筋與第三環形筋之間所夾環形區為與外側擋料筋相對應的第四對應區,所述第一對應區的深度大于第二對應區及第三對應區的深度,所述第四對應區的深度大于第二對應區及第三對應區的深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第一溢料槽、第二溢料槽及第三溢料槽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線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內側擋料筋、第一焊接筋第二焊接筋及外側擋料筋的頂部均為圓角。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第一溢料槽、第二溢料槽和第三溢料槽的槽底均為圓弧形。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焊接時支撐力度大,焊接穩定,焊接深度均勻,焊接后強度高,焊接時閥座和腔體可以預定位,保證閥座和腔體的旋轉焊接精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引伸獲得其它的實施附圖。
圖1:本發明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所述腔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所述閥座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華濤汽車模具有限公司,未經青島華濤汽車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7270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頂管泥漿物理觸控減阻方法
- 下一篇:一種多道雙層密封填料壓蓋裝置及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