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玻纖增強無鹵阻燃聚碳酸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67962.2 | 申請日: | 2016-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452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邱琪浩;徐小武;周志峰;周浩;傅建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浙鐵大風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9/00 | 分類號: | C08L69/00;C08L67/02;C08L51/04;C08K13/04;C08K7/14;C08K5/101;C08F279/06;C08F212/08;C08F220/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林樂飛 |
| 地址: | 315204 浙江省寧***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增強 阻燃 聚碳酸酯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布了一種玻纖增強無鹵阻燃聚碳酸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本發明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備具有核?殼結構的增韌劑MBS樹脂,通過將無堿短玻纖、自制增韌劑MBS樹脂與PBT樹脂共同使用,所獲得的玻纖增強無鹵阻燃聚碳酸酯復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好,具有很高的機械強度、良好的低溫韌性和出色的加工流動性,無堿短玻纖使制品耐磨性佳、使用壽命長,該復合材料還擁有高的熱變形溫度,綜合性能優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玻纖增強無鹵阻燃聚碳酸酯復合材料,本發明還涉及玻纖增強無鹵阻燃聚碳酸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碳酸酯(簡稱PC)作為一類非結晶熱塑性工程塑料,具有優異的耐蠕變性和尺寸穩定性,且耐熱、無毒、吸水率低、介電性能出色,作為綜合性能極佳且透明性良好的工程塑料,近年來倍受關注,應用范圍很廣,涵蓋了工業生產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然而,PC存在耐磨性差、熔體粘度大、加工流動性差、容易發生應力開裂的不足。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為乳白色半透明到不透明的結晶型熱塑性聚酯,PBT分子鏈中含有柔性的脂肪烴基、剛性的苯撐基和極性酯基,苯撐基屬于剛性結構單元,阻礙分子鏈的自由旋轉,又能夠與極性酯基形成一種大共軛體系,增大分子鏈的剛性,因此,聚合物分子鏈既擁有柔韌性,又具備足夠的剛性與硬度,PBT呈現出良好的綜合性能。
為了獲得綜合性能良好的制品,目前針對PC樹脂的改性研究中,通過在PC樹脂基體中添加玻璃纖維或者其他填料、將PC與其他聚合物進行共混改性是優化其綜合性能的重要途徑,例如:PC/ABS,PC/PS,PC/PP等。
目前,將PC與PBT進行共混改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兩種材料單獨使用時存在的缺陷,PC/PBT塑料合金應用廣泛,但其不足之處在于PC/PBT體系的相容性差,從而導致PC/PBT共混合金的低溫抗擊沖性差,材料的剛性也不夠高,限制了其在更多領域的良好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強度高、韌性好,加工性能優異的玻纖增強無鹵阻燃聚碳酸酯復合材料。
本發明的第一個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玻纖增強無鹵阻燃聚碳酸酯復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聚碳酸酯 65~96份;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5~40份;
玻璃纖維 5~25份;
增韌劑 1.0~15份;
相容劑 2.0~6.0份;
無鹵阻燃劑 0.6~2.5份;
鈣鋅穩定劑 0.1~1.5份;
硬脂酸丁酯 0.4~2.0份;
復配抗氧劑 0.1~1.0份。
本發明中采用PBT作為飽和聚酯使用,PBT與PC合金克服了PBT耐熱性差、耐沖擊性低的缺點。
所述玻璃纖維為直徑8~12μm、長度為3~6mm、長徑比為8~9之間且表面經過硅烷偶聯劑處理后的無堿短切玻璃纖維。
本發明中的無堿短切玻璃纖維作為增強材料使用,由于PC樹脂與PBT樹脂的整體粘度較大,而短玻璃纖維在粘度較大的基體樹脂中均勻鋪開時,經試驗發現長徑比在8~9之間時,數值適中,玻纖不易卷曲纏繞,尤其是當玻纖與本發明中采用的硬脂酸丁酯配合使用時,無堿短切玻璃纖維在基體樹脂中呈現出極佳的分散性,有利于復合材料界面相容,賦予材料很好的機械強度和較高的熱變形溫度。
所述增韌劑為核-殼結構的三元接枝共聚物MBS樹脂,所述MBS樹脂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苯乙烯 60~80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浙鐵大風化工有限公司,未經寧波浙鐵大風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6796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