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及其產品在審
申請號: | 201610261036.4 | 申請日: | 2016-04-26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30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3 |
發明(設計)人: | 李連成;陳其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漢鼎精密金屬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25D11/30 | 分類號: | C25D11/30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鎂合金 氧化 方法 及其 產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氧化發色方法及其產品,具體涉及一種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及其產品。
【背景技術】
鎂及鎂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強度高,切屑加工性能好電磁屏蔽優良,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航空航天,3C領域。但由于其化學性質活潑,電極電位很低極易腐蝕使應用受限制。鎂及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不但可以提高表面耐蝕性,耐磨性且可以改善外觀效果,延長使用壽命,擴大應用范圍。
國內華南理工大學曾利用高錳酸鉀為著色劑,在鎂合金表面制出黃色陶瓷膜層。長安大學利用高鉻酸鉀制出綠色陶瓷膜;蘭州大學利用硫酸銅制出棕黑色陶瓷膜層,還有利用硫酸鈷制出黑色膜;研究開發大部分局限于大學校內,沒能進入規模化工業生產,且著色處理所選用的著色藥劑及產生污水排放對人體及環境有一定傷害和污染,不適宜工業化生產。但此項鎂合金表面處理技術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已成為國際材料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然而,由于目前鎂合金表面處理色調單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快速發展應用。
有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及其產品,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及其產品,解決目前鎂合金表面處理色調單一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將鎂合金進行脫脂處理;
(2)將脫脂處理后的鎂合金進行酸洗處理;
(3)將酸洗處理后的鎂合金進行表調處理;
(4)將表調處理后的鎂合金進行烘烤處理;
(5)將烘烤處理后的鎂合金進行上料;
(6)將上料后的鎂合金進行電解著色處理;
(7)將電解著色后的鎂合金再進行烘烤處理。
可選的,所述步驟(1)、(2)、(3)、(6)之后皆進行水洗。
可選的,所述步驟(1)中的脫脂劑為濃度20~80g/L的M-121溶液,脫脂溫度為65~75℃,脫脂時間為240~300秒。
可選的,所述步驟(2)中的酸洗劑為濃度20~80ml/L的M-223溶液,酸洗溫度為50~60℃,酸洗時間為30~180秒。
可選的,所述步驟(3)中的表調劑為濃度550~950ml/L的Mat-031溶液,表調溫度為80~90℃,酸洗時間為180~300秒。
可選的,所述步驟(4)中的烘烤溫度為30~100℃,時間為10~120分鐘。
可選的,所述步驟(6)中電解著色的電源設備采用雙脈沖手動式輸出方式,正向電流密度:0.8-2.0A/dm2,負向電流密度:0.1-1.0A/dm2,正向頻率:300-550hz,正負頻比:1-5,正占空比:20-35%,負占空比:10-35%,氧化周期:5-15min。
可選的,所述步驟(6)中電解著色液配方如下:硅酸鈉:5-35g/l;氫氧化鈉:2-25g/l;氟化鉀:5-25g/l;添加劑:5-30g/l;該溶液的PH值為9.0~13.0,電解著色溫度:20~40℃。
可選的,所述添加劑包括絡合劑、著色劑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絡合劑:0.5-25g/l;所述著色劑:0.5-25g/l。
可選的,所述絡合劑是EDTA.2Na、氨水、酒石酸鉀鈉至少其中之一,所述著色劑是硫酸銅、有機銨鹽至少其中之一。
可選的,所述步驟(7)中的烘烤溫度為80~95℃,時間為10~30分鐘。
本發明還揭示一種產品,該產品為利用所述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產生的產品。
相較于現有技術,利用本發明的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及其產品。本發明與化成前處理相結合,操作工藝簡便,效果良好,彌補了鎂合金表面處理色彩單一性空缺且對素材表面品質要求范圍較大,著色樣件表面外觀大大提高鎂合金耐蝕性和耐磨性,著色處理過程相對環保,氧化反應過程也不會生成大量有害物質,適合工廠量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繪示本發明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流程圖。
圖2-圖6分別繪示本發明鎂合金氧化發色產品的五種表面顏色圖片。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1繪示本發明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流程圖。
為對本發明的目的、方法步驟及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請參閱圖1,并詳細說明如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鎂合金氧化發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將鎂合金進行脫脂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漢鼎精密金屬有限公司,未經昆山漢鼎精密金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6103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