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系統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55017.0 | 申請日: | 2016-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640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霏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R25/00 | 分類號: | H04R2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麗萍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智能 終端 自主 助聽器 系統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系統,包括用于實現聽力補償的耳側助聽器和用于實現測聽及驗配的移動智能終端;耳側助聽器與移動智能終端之間進行無線通信。驗配方法是通過問卷及左右耳分別測聽獲得用戶的聽力情況,據此作出聽力圖及用戶的聽損狀況數據,據此生成用戶左右耳聽力補償處方得到用戶左右耳不同語音頻率和不同聲音強弱的增益大小,并將這些參數設置在耳側助聽器的硬件上,然后對麥克風接收的語音信號按頻率進行分段,并對不同頻段的聲音采取不同的放大與壓縮,采用噪聲抑制算法抑制環境和助聽器電路產生的噪聲;將各頻段信號進行合成,最后將合成后的語音信號通過揚聲器輸出。本發明可以大大降低助聽器用戶的驗配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助聽器設計領域,涉及一種通過智能手機與耳側助聽器互聯實現集測聽、驗配、聽力補償于一體的自主驗配助聽器。
背景技術
中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發展,2014年中國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到15%,到2030年會接近30%,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黨和國家對人口老齡化高度重視,國務院在2015年11月發布的《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中要求“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推進社區、居家養老,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
耳聾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嚴重困擾著眾多老年人的養老生活。據統計,在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患有中度及以上耳聾的比例高達30%。耳聾不但造成患者聽不到、聽不清,影響生活和工作,更會造成言語處理機能下降和大腦退化,誘發老年癡呆。耳聾雖無特效藥物,但可通過配戴助聽器來改善聽力。
目前助聽器的選配和調試都要求患者去醫院或聽力驗配中心,由驗配師人工進行聽力測試、助聽器編程及調試,整個驗配過程往往需要老人在子女的陪同下數次往返聽力服務機構。但很多老年人行動不便,尤其在道路擁堵、霧霾嚴重、雨雪天氣以及掛號排隊等情況下,來回往返的驗配方式費時費力、痛苦不便,嚴重降低了患者的選配意愿和滿意度,縮小了助聽器服務的覆蓋范圍,難以滿足老年患者居家養老的需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適合居家養老的智能助聽器系統及其方法,通過手機應用軟件(APP)的測聽程序實現聽力損失的智能診斷和處方生成,再通過與耳側助聽器的無線互連實現對耳側硬件的編程和調試。這樣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和助聽器完成自主驗配和調試,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驗配成本,提高了用戶滿意度。此外,患者的聽力損失情況還能通過智能手機上傳至中心數據庫,為政府和衛生系統對老年人聽力健康情況的監控和干預提供決策依據。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系統,包括用于實現聽力補償的耳側助聽器,所述耳側助聽器包括結構相同的左耳側助聽器和右耳側助聽器,所述耳側助聽器包括電源、麥克風、數字信號處理器、揚聲器和一無線收發器;該助聽器系統還包括用于實現測聽及驗配的移動智能終端,所述移動智能終端包括電源、處理器芯片、內存芯片和射頻收發機,所述內存芯片內安裝有由處理器芯片控制的用于測聽及驗配的應用程序;所述耳側助聽器的無線收發器與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射頻收發機之間進行無線通信。
其中,所述左耳側助聽器和右耳側助聽器為耳背式助聽器、耳內式助聽器和耳道式助聽器中的一種。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為智能手表、平板電腦、可穿戴計算機和智能手機中的一種。
上述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處理器芯片通過問卷及左右耳分別測聽獲得用戶的聽力情況,包括:用戶左右耳的聽閾測試和不舒適閾測試,從而獲得用戶在不同頻率以及不同聲音強度下的認知能力;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處理器芯片根據測試結果作出聽力圖,并得出用戶的聽損狀況數據,并將該聽損狀況數據存儲到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內存芯片中,處理器芯片據此生成用戶左右耳聽力補償處方,進而得到用戶左右耳不同語音頻率和不同聲音強弱的增益大小,并將這些參數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傳遞給耳側助聽器的無線收發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550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單小區下的集群用戶的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種揚聲器模組及移動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