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系統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55017.0 | 申請日: | 2016-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640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霏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R25/00 | 分類號: | H04R2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麗萍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智能 終端 自主 助聽器 系統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系統,包括用于實現聽力補償的耳側助聽器,所述耳側助聽器包括結構相同的左耳側助聽器和右耳側助聽器,所述耳側助聽器包括電源、麥克風、數字信號處理器和揚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側助聽器還包括一無線收發器;
該助聽器系統還包括用于實現測聽及驗配的移動智能終端,所述移動智能終端包括電源、處理器芯片、內存芯片和射頻收發機,所述內存芯片內安裝有由處理器芯片控制的用于測聽及驗配的應用程序,所述應用程序的工作流程包括聽損情況的測試、補償處方的運算以及對耳側助聽器參數的配置;
所述耳側助聽器的無線收發器與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射頻收發機之間進行無線通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系統,其中,所述左耳側助聽器和右耳側助聽器為耳背式助聽器、耳內式助聽器和耳道式助聽器中的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系統,其中,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為智能手表、平板電腦、可穿戴計算機和智能手機中的一種。
4.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系統,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處理器芯片通過問卷以及左右耳的分別測聽獲得用戶的聽力情況,包括:用戶左右耳的聽閾測試和不舒適閾測試,從而獲得用戶在不同頻率以及不同聲音強度下的認知能力;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處理器芯片根據測試結果作出聽力圖,并得出用戶的聽損狀況數據,并將該聽損狀況數據存儲到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內存芯片中,處理器芯片據此生成用戶左右耳聽力補償處方,進而得到用戶左右耳不同語音頻率和不同聲音強弱的增益大小,并將這些參數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傳遞給耳側助聽器的無線收發器;
步驟二、耳側助聽器的無線收發器將接收到的參數設置在左耳側助聽器和右耳側助聽器的硬件上,包括:耳側助聽器的數字信號處理器對麥克風接收的語音信號進行信號處理,將聲音信號按頻率進行分段,并對不同頻段的聲音采取不同的放大與壓縮,同時,采用噪聲抑制算法抑制環境和助聽器電路產生的噪聲;將各頻段信號進行合成,最后將合成后的語音信號通過揚聲器輸出。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自主驗配助聽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射頻收發機與政府或醫療機構的服務器之間進行無線通信,將存儲在所述移動智能終端的內存芯片中的用戶聽損狀況數據通過無線網絡上傳至政府或醫療機構服務器的數據庫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5501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單小區下的集群用戶的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種揚聲器模組及移動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