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維生素功能飲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54972.2 | 申請日: | 2016-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076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 發明(設計)人: | 許蘭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川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2/38 | 分類號: | A23L2/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丙林 |
| 地址: | 215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維生素 功能 飲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保健飲品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維生素功能飲料及其 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疲勞是在持久體力活動或單位時間內工作過度時,所產生的一種 主觀不適感,客觀上在繼續從事活動或工作時失去完成工作的能力。 按病程和表現形式可分為急性疲勞、慢性疲勞等。急性疲勞是在一次 性極限,身體負荷時發生的特征,表面出現身體虛弱,訓練能力和肌 肉力量明顯下降,進行機能測試時,心血管系統反映不正常。急性疲 勞多在精神高度緊張和體力消耗過多的情況下產生的機體工作能力 暫時性降低,經過適當休息和營養補充可恢復原有機能水平.
視疲勞又稱眼疲勞,是指近距離用眼后出現的眼酸、眼脹、眼干 澀、視物模糊、復視、畏光流淚、異物感、頭痛及惡心等眼部及或全 身癥候群,發病癥狀表現呈階段性及多樣化,常在用眼過度及身心狀 態欠佳時出現。多數學者認為視疲勞是眼或全身器質性因素與精神與 心理因素相互交織成的結果,屬于身心醫學范疇,但通常以患者自覺 眼部癥狀為突出表現,因此,在臨床上又稱為眼疲勞綜合征。
人們常通過攝入營養物質來補充體力,現有的飲料有奶類的、果 汁類的、茶類的,其適合人群很具有針對性,但這些飲料基本不具有 補充體力等保健作用。為了補充體力,市面上營運而生了許多功能飲 料,但是功效不強,而且不具有改善視疲勞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維生素功能飲料,其具有美味的口感 和豐富的營養成分,能迅速補充身體的各種維生素,起到快速增強體 質、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體疲勞和視疲勞、預防近視眼的功效。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維生素功能飲料的制備方法,快 速增強體質、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體疲勞和視疲勞、預防近視眼的功 效。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維生素功能飲料,按重量份數計,每1000份維生素功能飲 料包括:
0.4-0.6份牛磺酸;
0.0005-0.0015份維生素B6;
0.00005-0.00015份維生素B12;
0.005-0.015份維生素E;
75-106份甜味劑;
4.5-7份酸味劑;
880-920份水。
進一步地,上述甜味劑包括果葡糖漿、白砂糖、阿斯巴甜和安賽 蜜中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地,上述酸味劑包括濃縮蘋果汁、檸檬酸、檸檬酸鈉、蘋 果酸中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地,上述維生素功能飲料按重量份數還包括0.7-1.5份調 鮮劑,調鮮劑包括食用鹽、味精、紅牛香精中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地,上述維生素功能飲料按重量份數計還包括1-2份焦糖 色素。
進一步地,上述維生素功能飲料按重量份數計還包括0.3-0.7份 六偏磷酸鈉。
進一步地,上述維生素功能飲料按重量份數計還包括0.3-0.5份 山梨酸鉀。
進一步地,上述維生素功能飲料按重量份數計還包括0.02-0.04 份胡蘿卜素、0.02-0.04份葉黃素酯和0.1-0.5份藍莓汁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地,上述維生素功能飲料按重量份數計還包括0.02-0.04 份枸杞提取物或0.02-0.04份菊花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種。
一種維生素功能飲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備料步驟,每1000份維生素功能飲料按重量份數計進行備料:
0.4-0.6份牛磺酸;
0.0005-0.0015份維生素B6;
0.00005-0.00015份維生素B12;
0.005-0.015份維生素E;
75-106份甜味劑;
4.5-7份酸味劑;
880-920份水。
配制步驟:將水分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 的體積比為1:1-5,在潔凈無菌的容器里加入水的第一部分,并將牛 磺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E、甜味劑和酸味劑溶解于 水中,再加入水的第二部分,攪拌均勻,滅菌。
本發明實施例的維生素功能飲料及其制備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川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川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549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