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收穩定工藝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29724.2 | 申請日: | 2016-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989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9 |
| 發明(設計)人: | 胡丞;薄德臣;張英;張龍;陳建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70/04 | 分類號: | C10G70/04;C10G70/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收 穩定 工藝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吸收穩定工藝及系統,所述系統包括氣液平衡罐、富氣壓縮機、富氣平衡罐、吸收塔、解吸塔、穩定塔、再吸收塔、再生罐、解吸氣平衡罐和真空泵。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吸收系統的吸收穩定工藝。本發明吸收穩定工藝及系統使干氣中液化氣濃度大幅降低的同時,可以提高催化汽油及液化氣的收率,并大幅降低系統能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煉制工業,特別是催化裂化、延遲焦化等裝置吸收穩定工藝與系統。
背景技術
吸收穩定系統是石油煉制工業中催化裂化裝置和延遲焦化裝置的后處理過程,其目的是利用吸收和精餾原理將分餾塔塔頂油氣分離罐中的富氣和粗汽油分割成干氣(C2以下)、液化氣(C3、C4)和蒸汽壓合格的穩定汽油。吸收穩定系統的裝置和工藝流程優化對催化裂化和延遲焦化裝置的節能增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多數煉廠吸收-穩定工藝流程是:分餾塔塔頂富氣經富氣壓縮機升壓后與吸收塔底油、解吸塔頂油氣混合,經冷卻器冷卻后進入氣液平衡罐進行氣液分離。分離出來的氣體進入吸收塔下部;分離出來的凝縮油進入解吸塔頂部。分餾塔塔頂分離罐液相粗汽油作為吸收塔的吸收劑。吸收塔頂部出來的貧氣進入再吸收塔,用分餾塔柴油作為吸收劑進行再次吸收,以回收吸收塔頂攜帶出來的汽油組分。再吸收塔塔底富吸收油返回分餾塔。塔頂干氣送出裝置。解吸塔塔底脫乙烷汽油送至穩定塔。穩定塔塔頂氣經塔頂冷卻器冷凝冷卻后,分離出來的液化石油氣。穩定塔塔底油分兩路,一路作為產品送出裝置;另一路送到吸收塔作為補充吸收劑。在系統中為提高吸收塔吸收效率,吸收塔一般設置中段冷卻器。
近年來隨著低碳化工的快速發展和民用液化氣需求量逐漸擴大,提高干氣和液化氣的分離精度,提高液化氣產量,已經成為煉廠提升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手段,另外隨著節能減排壓力的日益增加,如何降低生產能耗也成為關注的焦點。目前煉廠吸收穩定系統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干氣不干,干氣中夾帶大量的液化氣,液化氣含量在3%(v)以上,導致大量高附加值的液化氣被當作燃料直接燃燒從而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2、吸收塔吸收效果不理想,為了降低干氣中的液化氣濃度,必須靠加大補充吸收劑(穩定汽油)循環量來提高吸收效果,穩定汽油內循環的存在導致了系統能耗的大幅增加和處理能力的降低。
發明內容
目前我國柴油餾程范圍在180℃~360℃,汽油終餾點為205℃,因此存在柴油中夾帶一定量汽油的問題,由于柴油價值較低,而汽油價值較高,因此低價值的柴油中夾帶部分高質量的汽油無疑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現有的催化裝置中,柴油通過分餾塔的側線采出,粗汽油從分餾塔頂部采出,這種分離流程不可能實現汽油和柴油的清晰切割,如何實現柴油和汽油的清晰切割,更大量的得到汽油餾分也是目前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現有的吸收穩定工藝及系統都設置有補充穩定汽油內循環,為了保證干氣的干度,還需要利用柴油補充吸收,柴油富吸收油再返回分餾塔中部,利用分餾塔的熱量實現柴油與輕烴的分離。由于受分餾塔熱平衡的限制,柴油吸收劑的量又不能太大,所以無法通過加大柴油吸收劑量以取消穩定汽油內循環。
申請人研究后還發現,造成吸收穩定系統能耗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系統內循環物流量較大,增加了吸收和精餾負荷造成系統能耗高。一方面是大量解吸氣在解吸塔和吸收塔間循環。目前的流程中解吸氣與富氣、吸收塔塔底富吸收油混合進入平衡分離罐,大量的解吸氣主要是C1、C2組分,降低了平衡罐富氣中C3、C4組分及富吸收油中輕烴的分壓,使平衡罐氣相組成中C3、C4的含量增加,從而加大了平衡罐氣相進入吸收塔的量,加大了吸收塔負荷。不僅影響了吸收塔吸收效果,而且增加了吸收塔能耗;另一方面吸收塔氣相負荷大,為了降低富氣中液化氣含量就需要更大量的穩定汽油補充吸收劑。造成大量的穩定汽油在吸收塔、解吸塔和穩定塔間循環,導致系統能耗顯著增大。
本發明針對現有工藝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吸收穩定工藝及系統,在使干氣中液化氣濃度大幅降低的同時,可以提高催化汽油及液化氣的收率,并大幅降低系統能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297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