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配煙氣換熱器的除塵器后煙氣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69586.3 | 申請日: | 2016-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73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明(設計)人: | 范旭;楊勁;潘灝;馬雪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J15/00 | 分類號: | F23J15/00;F23J15/02;F23J15/06;F23J13/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劉靜 |
| 地址: | 510663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煙氣 換熱器 除塵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火力發電廠煙氣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配煙氣換熱器的除塵器后煙氣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燃煤火力發電廠的環保要求日益提高,避免煙囪有冒白煙的現象,需要提高煙氣排放溫度來有效降低煙囪腐蝕和提升煙囪中煙氣的爬升高度。而通過配置煙氣換熱器(GGH)設備可提高煙氣溫度。由于增加了GGH設備,常規的煙氣系統布置結構將大幅增加燃煤電廠的占地,而燃煤火力發電廠項目中A排到煙囪中心線的距離是重要的占地指標之一,煙氣系統大部分設備都布置在爐后,而前煙道和除塵器布置相對比較固定,對爐后布置的優化主要集中在除塵器后,其占地尺寸和煙道造價對發電廠的初投資占比較大,煙道的阻力也直接影響著發電廠的運行經濟性。
傳統技術中,除塵器后各設備通常是采用順列布置,即在除塵器后布置引風機,引風機后布置GGH、脫硫吸收塔和煙囪。傳統的除塵器后布置方案,很難充分利用到各處空間。引風機通常是布置在除塵器和脫硫吸收塔之間,可橫向或豎向布置,但引風機和GGH的布置未能充分利用脫硫吸收塔與煙囪之間的橫向和垂直空間,加裝GGH也會拉開引風機和脫硫吸收塔之間的距離。這種布置方式不僅占地大,而且增加煙道阻力和煙道材料消耗量。
發明內容
基于此,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配煙氣換熱器的除塵器后煙氣系統,有效利用空間節約用地,減小煙道阻力和煙道材料消耗量,提高電廠運行經濟性。
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配煙氣換熱器的除塵器后煙氣系統,包括與除塵器出口連通的雙列引風機,與所述雙列引風機連通的煙氣換熱器,與所述煙氣換熱器連通的脫硫吸收塔,以及與所述煙氣換熱器連通的煙囪,且所述雙列引風機、煙氣換熱器、脫硫吸收塔及煙囪均設置于同一直線上;所述脫硫吸收塔和所述煙囪并排豎直設置,而所述雙列引風機和煙氣換熱器設置于所述煙囪和脫硫吸收塔之間,且所述雙列引風機的出口均背對所述脫硫吸收塔設置;所述煙氣換熱器設置于所述雙列引風機上方,且所述煙氣換熱器包括與所述脫硫吸收塔一端連通的進氣換熱器部分、與所述脫硫吸收塔另一端連通的出氣換熱器部分,且所述進氣換熱器部分與所述出氣換熱器部分設置為一體。
本發明通過將雙列引風機、煙氣換熱器布置在脫硫吸收塔和煙囪之間,并將煙氣換熱器布置在雙列引風機上方,還使引風機出口背對脫硫塔入口,且煙氣換熱器與引風機、脫硫吸收塔及煙囪成“一”字形的空間聯合布置,充分利用脫硫吸收塔和煙囪之間的橫向和垂直空間,節約用地摒棄了多余無用的占地,也保證了設備的檢修維護通道便利。而且,各煙氣設備通過合理布置,縮短了引風機和煙囪中心線的距離,大幅減少了煙道的長度和材料量,而且煙道連接也更加順暢,極大地降低煙氣系統壓損,使設備更高效地運行,減少廠用電耗,提高機組運行經濟性。各設備及煙道可共用支撐框架,還可降低土建成本。此外,引風機出口的原煙氣進入煙氣換熱器的進氣換熱器部分與脫硫塔出口連通的出氣換熱器部分中的凈煙氣進行換熱,換熱后的原煙氣降溫后進入脫硫吸收塔,而凈煙氣被加熱后從出氣換熱器部分輸送到煙囪排出。這樣可通過煙氣自身的熱量的交換,既能更好地去除煙氣中的有害成分,還能提高煙氣排放溫度來有效降低煙囪腐蝕和提升煙囪中煙氣的爬升高度,更好地避免煙囪產生冒白煙的現象。
下面對其進一步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進一步地,還包括連通所述雙列引風機和進氣換熱器部分的第一煙道,連通所述進氣換熱器部分和脫硫吸收塔的第二煙道,連通所述脫硫吸收塔和出氣換熱器部分的第三煙道,以及連通所述出氣換熱器部分和煙囪的第四煙道,且所述第一煙道、第二煙道、第三煙道均與所述脫硫吸收塔和所述煙囪布置在同一直線上;
且所述第一煙道、第二煙道、第三煙道及第四煙道均設置于所述脫硫吸收塔和煙氣換熱器之間,且所述第一煙道還位于所述煙氣換熱器下方,所述第二煙道設置于所述第一煙道正上方,所述第三煙道設置于所述第二煙道正上方,所述第四煙道設置于所述煙囪和煙氣換熱器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換熱器部分包括兩個并排設置于所述煙氣換熱器底部的進氣換熱器入口;所述第一煙道包括兩根并排設置的第一分支煙道,每根所述第一分支煙道兩端分別連通所述雙列引風機的出口和一個所述進氣換熱器入口;
且每根所述第一分支煙道設置為具有一個圓形空間緩轉彎頭的彎管;每根所述第一分支煙道均先沿著所述雙列引風機的出口水平延伸,然后彎轉并沿著豎直方向向所述煙氣換熱器底部的進氣換熱器入口延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6958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