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印奇果濃縮蛋白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26802.6 | 申請日: | 2016-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0740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5 |
| 發明(設計)人: | 吳正奇;凌秀菊;萬端極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J1/14 | 分類號: | A23J1/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鋒 |
| 地址: | 430068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印奇果 濃縮 蛋白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印奇果濃縮蛋白的制造方法。利用印奇果蛋白質和小分子雜質在乙醇溶液和酸性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性質,印奇果粕通過乙醇溶液提取,分離醇溶性雜質,沉淀用酸性水提取,分離酸性水溶性雜質,沉淀加水調節pH至中性,通過高壓均質,經噴霧干燥即得印奇果濃縮蛋白。本發明的印奇果濃縮蛋白的制造方法成本低、顏色白、無澀味、可食用、得率高、蛋白質保留率大、可機械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蛋白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印奇果濃縮蛋白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印奇果又稱印加果,南美油藤,星油藤,學名Plukenetia volubilis linneo,英文名Sacha inchi。印奇果屬大戟科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原生長在南美洲南部的熱帶雨林,在南美洲印加地區當地土著人已有上千年的食用歷史,2006年被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成功引進。印奇果當年種植就可以掛果,進入盛產期后一年四季開花結果,產量高,是一種經濟型作物。印奇果幼果表面光滑,呈綠色,成熟時為茶褐色,具有4~6個棱角,每個棱角內含有一粒種子。印奇果種子中含有豐富的油脂、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從印奇果種子中榨取的印奇果油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麻酸的含量高,價格昂貴,功能突出;在調整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保養肌膚、增強免疫力、保養肌膚、預防糖尿病、提神健腦和增加記憶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印奇果油的安全性好,可廣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醫藥等領域。
成熟的印奇果在采摘后,經機器破瓣脫殼后即為印奇果種子,種子再脫黑色殼得印奇果果仁,印奇果果仁經采用壓榨法榨油后得到印奇果粕。印奇果粕色白、味道澀口,人無法直接食用,豬牛雞鴨等也不吃,被直接廢棄或者僅用作肥料使用。印奇果粕蛋白質含量豐富,達到55%以上,比大豆粕還高,氨基酸種類齊全;印奇果粕的殘油量大約為10%,印奇果油價格昂貴;印奇果粕還含有量比較高的成分未知的澀味物質。蛋白質是最重要的營養和保健成分,價格高,資源稀缺。因此,如果以印奇果粕為原料采用技術手段制造蛋白質含量高、沒有澀味和功能突出的印奇果蛋白質,在食品工業、制藥工業和飼料領域將會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和經濟效益。
目前,我國云南省2006年從國外引種并大規模種植印奇果,印奇果經壓榨提油后產生大量具有澀味同時蛋白質含量很高的的印奇果粕,由于缺乏利用技術和方法,印奇果粕無法利用,只好作為廢棄物,既浪費資源,又不利于印奇果油成本的降低,還會污染環境,因此,研究利用印奇果粕的利用技術與方法具有很強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意義。
以植物為原料生產濃縮蛋白,主要集中在以大豆粕為原料采用酒精浸出、酸水提取和濕熱法等技術制造大豆濃縮蛋白。由于印奇果引種時間短,有關印奇果蛋白質的利用研究技術與專利,處于空白狀態。
發明內容
針對印奇果粕沒有利用和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印奇果濃縮蛋白的制造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簡便,成本低、顏色白、無澀味、可食用、得率高、蛋白質保留率大、可機械化的生產。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措施:
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如下:利用印奇果蛋白質和小分子雜質在乙醇溶液和酸性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性質,印奇果粕通過乙醇溶液提取,分離醇溶性雜質,沉淀再用酸性水提取,分離酸性水溶性雜質,沉淀加水調節pH至中性,通過高壓均質,經噴霧干燥即得印奇果濃縮蛋白。
一種印奇果濃縮蛋白的制造方法,其步驟如下:
⑴ 取壓榨提油后的新鮮印奇果粕,用不銹鋼粉碎機粉碎并經標準篩過篩后得印奇果粕粉備用;
所述的印奇果粕,是指生長成熟的印奇果經采收、干燥和脫殼得到印奇果仁,印奇果仁采用食用油脂加工中的標準壓榨方法壓榨出油脂后的印奇果仁殘余物,印奇果粕的殘油量≦15%;所述的印奇果粕粉的顆粒為經10~200目標準篩過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工業大學,未經湖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2680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