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動力輸出軸的防過載的傳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00587.2 | 申請日: | 2016-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8528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朱安圖;周紅斌;施偉偉;張金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35/10 | 分類號: | F16H35/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吳靜安 |
| 地址: | 210046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動力 輸出 過載 傳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 涉及對動力輸出軸的過載保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動力輸出軸的防過載的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機械設備通過的動力輸出軸的轉動帶動負載移動,當由于一些故障而使負載運動受阻時,動力輸出軸就不能帶動負載運動,出現過載現象。而此時如動力輸出軸繼續傳動負載,就會造成驅動動力輸出軸運動的動力源的損壞,例如驅動電機的過載燒毀,同時也會對傳動軸造成損傷,從而引起較大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傳動軸在過載發生時的停止運動,對負載傳動的一種動力輸出軸防過載的傳動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動力輸出軸的防過載的傳動裝置,包括傳動軸、傳動塊、傳感滑塊、內螺紋塊和簧片,所述傳動軸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傳感滑塊上設置有一個直徑大于傳動軸的傳動孔,該傳感滑塊可滑動的設置在傳動塊上,所述內螺紋塊上設有與傳動軸上外螺紋相適配的內螺紋,該內螺紋塊設置在傳動孔的孔壁上,,所述簧片設置在傳動塊上,該簧片的彈性自由端壓制傳感滑塊向傳動軸一側移動,內螺紋塊與傳動軸通過內、外螺紋進行嚙合傳動,帶動傳動塊運動,在對傳動塊的傳動大于內、外螺紋嚙合所傳遞的扭矩時,傳動軸空轉。
進一步的,在傳動塊前端設置有滑槽,傳感滑塊滑動設置該滑槽中。
為了優化本發明裝置的穩定性,傳動塊上設置有一個通孔,該通孔設置在滑槽的槽底面并沿后側方向貫通,且與傳感滑塊上的傳動孔相貫通,傳動軸可相對轉動地穿過傳動孔與通孔。
一個優選的滑槽設置方案為燕尾槽,所述傳感滑塊對應兩側面為與燕尾槽相適配的斜面,傳感滑塊通過該斜面滑動地設置在燕尾槽中。
此外滑槽還可設置為T形槽,所述傳感滑塊對應兩側為與該T形槽相適配的凸臺,傳感滑塊通過凸臺滑動地設置在T形槽中。
為使簧片具有較好的彈性,所述簧片彎折成一個可彈性變形的凸起,一端固定于傳動塊,一端形成彈性自由端,該彈性自由端壓觸在傳感滑塊上。簧片通過所述凸起的彈性變形產生更大的彈性力使連接在傳感滑塊上的內螺紋塊與傳動軸進行緊密地螺紋嚙合傳動。
為了保證簧片的對傳感滑塊的壓制,傳感滑塊上還設置有一個方形孔,簧片的彈性自由端置于該方形孔中,并壓緊在方形孔的一側孔壁上,使連接在傳感滑塊的內螺紋塊與傳動軸通過內外螺紋緊密嚙合。
優選的傳感滑塊上的傳動孔為圓孔,也可以為腰形孔或方孔。
本發明的動力輸出軸的防過載的傳動裝置,通過傳感滑塊與螺紋的嚙合帶動傳動塊移動,并通過簧片壓制傳感滑塊,在嚙合卡死的時候,通過簧片帶動傳感滑塊移動,保證傳動軸持續轉動,防止傳動軸由于嚙合卡死,無法轉動而造成動力源的過載損毀,以及對傳動軸造成損傷。
附圖說明
圖1是動力輸出軸的防過載的傳動裝置的安裝示意圖。
圖2是動力輸出軸的防過載的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傳動軸與傳感滑塊上的螺紋嚙合示意圖。
圖4是傳動塊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傳動塊,11是通孔,12是燕尾槽底面,2是簧片,21是簧片上可彈性變形的凸起,3是傳動軸,31是外螺紋,4是傳感滑塊,41是方孔,42是傳感滑塊圓孔,5是內螺紋塊,51是內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4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止傳動軸在過載發生時能夠停止傳動的傳動裝置。該裝置主要由傳動塊1,傳動軸3,傳感滑塊4和簧片2組成,在傳動軸3的上設置有外螺紋31,傳動塊1的前端面上設置有滑槽,本實施例中的滑槽設置成燕尾槽,同時,該滑槽也可以設置成T形槽,設置成T形槽時,傳感滑塊對應兩側為與T形槽相適配的凸臺,傳感滑塊通過凸臺滑動地設置在T形槽中。傳感滑塊4對應兩側面為與燕尾槽相適配的斜面,傳感滑塊4通過該斜面滑動地設置在燕尾槽中,傳感滑塊4上設置有一個直徑大于傳動軸3 的傳動孔,該傳動孔可以設置成不同的形狀,例如圓孔,腰形孔和方孔,需保證傳動軸能順利穿過該傳動孔。本實施例中的傳動孔設置成圓孔42,在沿傳感滑塊4運動方向的圓孔42 一側孔壁上設置有內螺紋塊5,內螺紋塊5上設有與傳動軸上外螺紋31相適配的內螺紋51,傳動軸3上的外螺紋31與傳感滑塊上的內螺紋塊5上的內螺紋51相互嚙合,傳動塊1上設置有一通孔11,該通孔11設置在燕尾槽的槽底面12,并后側面方向貫通傳動塊1,且與傳感滑塊4上的圓孔42相貫通,傳動軸3可相對轉動地穿過圓孔42與通孔11,如圖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005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