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結晶器漏鋼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77331.4 | 申請日: | 2016-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6264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曾智;王勝東;季晨曦;黃學啟;崔陽;潘宏偉;王志鵬;鄧小旋;田志紅;楊春政;馬碩;王保生;王國瑞;何文遠;滕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鋼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1/18 | 分類號: | B22D11/18;B22D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沛德權律師事務所11302 | 代理人: | 馬苗苗 |
| 地址: | 10004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結晶器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煉鋼連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晶器漏鋼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結晶器漏鋼是煉鋼連鑄過程中最具危害性的生產事故之一,不僅會浪費生產時間,還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結晶器漏鋼按產生的原因可分為四大類,分別是由傳熱不足引起的漏鋼、粘結漏鋼、缺陷漏鋼和操作失誤引起的漏鋼。其中粘結漏鋼是漏鋼的主要形式,在規范操作條件下,粘結漏鋼可占漏鋼總數的80%以上。近年來,隨著高效連鑄和近終型連鑄技術的發展,生產拉速不斷提高,漏鋼事故的風險隨之加大,因此,結晶器漏鋼的預防與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方坯和圓坯生產廠家在結晶器上安裝一些設備用以改善潤滑、傳熱效果和鑄坯表面質量。與此同時,結晶器漏鋼控制系統在板坯鑄機上得到大量的開發與應用。生產實踐表明,現有結晶器漏鋼控制系統是以預報為主,雖然有利于減少粘結漏鋼的發生率,但誤報和漏報卻是難以避免的,或者由于采取措施的不夠及時,或者由于發生粘結漏鋼以外的漏鋼,漏鋼事故依然時有發生。即使一旦發生漏鋼,需要經人工確認后,在第一時間內采取停澆措施,以減少漏鋼鋼水量,這個響應時間大概是20-50秒,20-50秒的響應時間還是會讓漏鋼事故帶來很大程度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晶器漏鋼處理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會讓漏鋼事故帶來很大程度損失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結晶器漏鋼處理方法,應用于一煉鋼連鑄在線檢測系統,所述結晶器漏鋼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按照預設時間間隔在煉鋼連鑄過程持續采集板坯二維圖像;
通過圖像分割從本幀板坯二維圖像中提取板坯本體的輪廓,識別所述本幀板坯二維圖像中所述板坯本體的表面是否存在異物區域,獲得第一識別結果;
在所述第一識別結果為是時,判斷所述異物區域從所述本幀板坯二維圖像至下一幀板坯二維圖像是否增大,獲得第一判斷結果;
判定所述異物區域內表面溫度平均值在預設時長內是否上升,以及判定所述表面溫度平均值是否高于預選溫度值;
在所述第一判斷結果為是的同時,所述表面溫度平均值在所述預設時長內有上升又高于所述預選溫度值,則發出停澆操作指令。
優選的,所述煉鋼連鑄在線檢測系統包括:圖像采集卡、工控計算機和多個彩色CCD攝像頭,其中,所述多個彩色CCD攝像頭周向均勻分布在連鑄機結晶器出口處;
按照預設時間間隔在煉鋼連鑄過程持續采集板坯二維圖像,具體為:
所述多個彩色CCD攝像頭均按照所述預設時間間隔拍攝形成所述板坯二維圖像;
每幀所述板坯二維圖像經所述圖像采集卡進行轉換和壓縮處理后傳輸給所述工控計算機。
優選的,判斷所述異物區域從所述本幀板坯二維圖像至下一幀板坯二維圖像是否增大,獲得第一判斷結果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若所述第一判斷結果表征異物區域增大,則發出異物預警信息。
優選的,在所述若所述第一判斷結果表征異物區域增大,則發出異物預警信息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依次判斷再接收到的每一幀板坯二維圖像中所述板坯本體的表面是否存在所述異物區域,獲得第二識別結果;
在所述第二識別結果為否時,表明所述異物區域在所述板坯本體的表面消失,則解除所述異物預警信息。
優選的,所述判定所述異物區域內表面溫度平均值在預設時長內是否上升,以及判定所述表面溫度平均值是否高于預選溫度值的步驟具體為:在發出所述異物預警信息之后,且所述異物預警信息未解除之前執行。
優選的,所述判定所述表面溫度平均值是否高于預選溫度值,具體為:
判定所述表面溫度平均值是否高于所述異物區域外相鄰像素點的溫度值,或
判定所述表面溫度平均值是否高于圖像平均溫度值。
優選的,所述圖像平均溫度值具體為:對所述板坯二維圖像內每個像素點的顏色值轉換成為溫度值后,再將所述板坯二維圖像內所有像素點的所述溫度值進行均值計算得到。
優選的,所述預設時長具體為0.01~1s。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鋼總公司,未經首鋼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7733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