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汽車部件低壓脈沖耐久試驗的控制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59556.7 | 申請日: | 2016-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168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軍;楊曉金;梁軍;喻鎮濤;周俊文;周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信測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7/08 | 分類號: | G01M7/08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34 湖北省武漢市硚***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汽車部件 低壓 脈沖 耐久 試驗 控制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汽車部件低壓脈沖耐久試驗的控制方法,屬于車輛部件耐久試驗技術領域。它是將電動缸的壓力變化轉換為液壓油缸的壓力變化,施于液壓循環管路中的被測試樣件上,提供被測試樣件低壓脈沖耐久試驗所需的脈沖波。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部件低壓脈沖耐久試驗的裝置。本發明應用廣泛、可靠,可實現電動缸驅動低壓脈沖耐久試驗的壓力波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車輛部件耐久試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汽車部件低壓脈沖耐久試驗的控制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脈沖試驗臺由伺服液壓缸作為作動器,并且被測試樣件所在的液壓循環管路的介質為液壓油,將系統液壓油的壓力變化通過伺服液壓缸轉換為介質液壓油的壓力變化,從而產生不同波形的脈沖,實現被測試樣件的壓力脈沖性能耐久試驗,但是這種裝置只適合做5Mpa以上的脈沖實驗,對于2Mpa以下的脈沖試驗,現有技術通過液壓油、伺服液壓缸來調節脈沖壓力的脈沖試驗臺存在靈敏度不高,精度低,測試結果誤差大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用于汽車部件低壓脈沖耐久試驗的控制方法及裝置。具體涉及車輛上部件受到滿足一定規律的壓力波形的耐久試驗,可檢驗車輛部件在標準要求下的壓力脈沖性能。尤其適用于散熱器、中控器、蒸發器等部件在標準要求下的壓力脈沖性能耐久試驗。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汽車部件低壓脈沖耐久試驗的控制方法,它是將電動缸的壓力變化轉換為液壓油缸的壓力變化,施于液壓循環管路中的被測試樣件上,提供被測試樣件低壓脈沖耐久試驗所需的脈沖波。
具體包括(1)、液壓循環管路的排空;(2)、調節試驗所需脈沖波形的最低壓力。
進一步地,所述液壓循環管路的排空是先將液壓循環管路中進液閥打開,介質流通,并通過排空閥將液壓循環管路中多余空氣排出。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試驗所需脈沖波形的最低壓力是通過電動缸的精確微小壓力作為試驗需要的脈沖波形的最低壓力。
進一步地,將所述液壓循環管路內的介質進行加熱。
一種用于汽車部件低壓脈沖耐久試驗的裝置,包括介質箱體和氣液循環泵,所述介質箱體和氣液循環泵通過液壓管道連接成閉合循環管路,所述測試樣件輸入端與介質箱體輸出端之間為第一液壓管道,所述測試樣件輸出端與介質箱體輸入端之間為第二液壓管道,所述第一液壓管道上設有補液電機、進液閥、第一排空切換閥和氣液循環泵,所述第二液壓管道上設有補液電機、進液閥、第二排空切換閥、第三排空切換閥,所述第一液壓管道連通至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通過電動缸驅動。
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第一液壓管道上設有加熱器。
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第一液壓管道上設有溫度傳感器。
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第一液壓管道上設有壓力變送器。
進一步優選的結構,所述質箱體中介質為乙二醇或液壓油。
本發明應用廣泛、可靠,以高壓管為液壓管路,通過氣液循環泵對介質進行循環,壓力變送器和溫度傳感器分別對試驗波形和溫度進行監測,加熱器對介質進行穩定均勻的加熱使得介質溫度滿足標準要求,通過電動缸的精確微小壓力控制從而滿足試驗需要的的脈沖波形的最低壓力,氣液循環泵主要作用為使得被加熱的液體充分循環同時不增加系統的壓力,進液閥的主要作用為對測試樣品進行測試時關閉或對測試樣品不測試時導通,通過調節電動缸可以產生測試所需的正弦波、方波、梯形波等壓力波形,采用上位機軟件及采集系統采集壓力和溫度的實時值并通過軟件運算輸出合理的控制值從而實現閉環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管路連接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信測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未經武漢信測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5955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