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MOS器件及工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25265.6 | 申請日: | 2016-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98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袁苑;陳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 | 分類號: | H01L29/78;H01L29/49;H01L29/423;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紀鐵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mos 器件 工藝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集成電路領域,特別是指MOS器件,本發明還涉及所述MOS器件 結構的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半導體制造技術中常用的MOS結構如圖1所示,圖中1為硅襯底,2是場氧或 STI,3是柵極(圖中省略柵氧化層),5是輕摻雜源漏,6是側墻,7是源區及漏區,9 是金屬硅化物,10是接觸孔。
該器件的橫向最小尺寸(從源極接觸孔到漏極接觸孔)由以下幾個參數共同決定: 溝道長度+2倍接觸孔到多晶硅柵極的距離+接觸孔尺寸。
在應用到高頻大功率器件時,為減小多晶硅柵極的串聯電阻和提高器件的工作頻 率,需要將方塊電阻阻值減小到10歐姆以下。而為了防止源漏與柵極短路,柵極與接 觸孔間要保持一定距離。因此,器件的結構既要防止短路保證器件的可靠性,又要盡可 能地縮小器件的橫向尺寸,目前的器件其源區及漏區之上覆蓋有金屬硅化物,接觸孔是 與金屬硅化物相接觸將器件的源漏區引出,對縮小器件的橫向尺寸不利。
縮小器件的橫向尺寸,可以從上述幾個參數中的一個或幾個為出發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MOS器件,在不改變器件工作電壓的前提下 縮小器件的尺寸。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所述MOS器件的工藝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述的MOS器件,包含襯底及覆蓋在襯底之上的多晶硅柵 極,襯底中具有場氧,場氧之間具有輕摻雜源漏區,以及MOS器件的源區及漏區,源區 及漏區之間為溝道區,多晶硅柵極和柵氧化層覆蓋在溝道區之上,源區及漏區之上不覆 蓋金屬硅化物,接觸孔分別與源區及漏區直接接觸將其引出。所述多晶硅柵極兩側具有 雙層側墻,多晶硅柵極上方覆蓋金屬硅化物,所述的雙層側墻高度高于金屬硅化物。
進一步地,所述的雙層側墻材質為氮化硅。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述的MOS器件的工藝方法,包含如下的步驟:
步驟一,在硅襯底上形成場氧,再依次淀積一層氧化硅、多晶硅及第一層氮化硅;
步驟二,利用氮化硅做硬掩膜定義圖形,刻蝕多晶硅形成多晶硅柵極,再進行輕摻 雜漏的注入;
步驟三,在整個器件表面淀積第二層氮化硅;
步驟四,對第二層氮化硅進行刻蝕形成側墻;
步驟五,離子注入形成源區及漏區;
步驟六,在整個器件表面淀積第三層氮化硅;
步驟七,去除多晶硅柵極之上的氮化硅;
步驟八,在多晶硅柵極上形成金屬硅化物;
步驟九,形成接觸孔,將有源區及柵極引出。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一中,采用化學氣相淀積形成多晶硅層。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三中,采用化學氣相淀積形成第二層氮化硅。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七中,利用等離子體刻蝕去除多晶硅柵極上方的氮化硅,其他 區域的氮化硅保留。
本發明所述的MOS器件,在多晶硅柵極頂部具有金屬硅化物,降低多晶硅的方塊電 阻,且在柵極兩側形成雙層的氮化硅側墻,而源漏區沒有金屬硅化物,便于制作緊湊的 接觸孔,縮小MOS器件的橫向尺寸,降低器件的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MOS器件結構示意圖;
圖2~10是本發明MOS器件工藝步驟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工藝步驟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是襯底,2是場氧(或STI),3是多晶硅柵極,4是第一氮化硅,5是輕摻雜源漏, 6是第二氮化硅,7是源漏區,8是第三層氮化硅,9是金屬硅化物,10是接觸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述的MOS器件,如圖10所示,包含襯底1及覆蓋在襯底1之上的多晶硅 柵極3,襯底1中具有場氧2,場氧2之間具有輕摻雜源漏區5,以及MOS器件的源區及 漏區7,源區及漏區之間為溝道區,多晶硅柵極3和柵氧化層(圖中未示出)覆蓋在溝 道區之上,源區及漏區之上均不覆蓋金屬硅化物,接觸孔10分別與源區及漏區直接接 觸將其引出。所述多晶硅柵極3兩側具有雙層側墻,多晶硅柵極3上方覆蓋金屬硅化物 9,所述的雙側側墻高度高于金屬硅化物。雙層側墻材質為氮化硅。
本發明所述的MOS器件的工藝方法,包含如下的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526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橫向擴散場效應晶體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應力體的半導體器件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