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爐瓦斯灰的浸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17116.5 | 申請日: | 2016-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44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世偉;馬愛元;張利波;彭金輝;鄭雪梅;尹少華;常軍;楊坤;陳偉恒;謝峰;李浩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B7/02 | 分類號: | C22B7/02;C22B1/02;C22B3/14;C22B19/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爐 瓦斯 浸出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爐瓦斯灰的浸出方法,屬于高爐瓦斯灰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循環經濟條件下,對于鋼鐵冶煉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研究應運而生,其中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鋅粉塵約占鋼鐵產量的8~12%,其生產量及堆存量巨大,且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鐵、鉛、鋅等微量元素,面對金屬資源短缺以及處理含鋅塵泥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有效回收利用非傳統資源已引起各國冶金企業和研究者的關注。鋼鐵廠含鋅粉塵根據含鋅量的高低可分為高鋅粉塵(Zn>20%)、中高鋅粉塵(Zn8%~20%)、中鋅粉塵(Zn4%~8%)、中低鋅粉塵(Zn1%~4%)和低鋅粉塵(Zn<1%)。按生產工序鋼鐵廠含鋅粉塵亦可分為:高爐粉塵(瓦斯灰和瓦斯泥),煉鐵原料中95%~98%的鋅以揮發物的形式進入粉塵,粉塵的鋅含量是原料中的20~30倍;轉爐粉塵,粉塵中鐵含量較高;電爐(EAF)粉塵,電爐煉鋼大多來自鍍鋅廢鋼,因此電爐粉塵含鋅較高;其它粉塵,如燒結粉塵。
高爐瓦斯灰(泥)的產生過程比較復雜,其粒度細微,由于高爐煉鐵過程中使用的鐵礦石、焦碳、石灰石、白云石以及螢石等原料經過高爐內部不同溫度區域十分復雜的氧化-還原等物理化學變化,其收集的粉塵中含有多種元素的自由態和復合物,其中以Fe2O3、ZnO、Al2O3、SiO2、CaO、MgO和PbO成分居多,另外還有以上元素為主的硫化物、硫酸鹽、碳酸鹽等形式存在的物質,成分比較復雜,其中有些成分會隨原料、工藝、設備的不同,而使含量有很大的變化,但主要成分保持不變。采用掃描電鏡(SEM,HitachiS-3000)及能譜分析(EDX)對高爐煉鐵粉塵的Zn賦存形態進行深入分析,認為Zn可能以ZnO、ZnFe2O4、ZnSiO4、ZnSO4、ZnCl2等形式存在。分析結果還指出粉塵中磁鐵礦為主要礦物,其次為赤鐵礦和脈石(長石、石英、白云石、炭黑等)。礦物顆粒粒度很小,磁鐵礦、赤鐵礦等鐵礦物與脈石相互嵌布、粘結,單體解離度較高,其中瓦斯灰中的礦物粒度一般在40μm~120μm之間,炭黑粒度在5μm一下,脈石表面常有細小顆粒的鐵礦物嵌布及炭粉連接,鐵礦物的單體解離度約為88%。
目前鋼鐵廠含鋅粉塵處理工藝較多,但都存在未解決的問題。其中回轉窯揮發法是含鋅廢料處理最傳統的方法。
專利CN104532007A公開的“一種燒結機頭電場除塵灰與高爐瓦斯灰綜合利用的方法”,)該方法將混合料用回轉窯焙燒進行還原揮發,還原后的含鐵物料再回收返回鐵礦石燒結使用,混合料中的鋅、鉀、鉛以氣態氧化物的形態富集,由回轉窯除塵系統收集,回轉窯最高溫度為1150℃,回轉窯焙燒時間為8小時。
諸多類似的處理方法(如專利201410330341.5、201210369145.X、201110444928.5等)均屬火法處理回收鋅,其入爐料發熱值都要求高、國內目前大部分企業入爐料發熱值較高,作業率低,窯襯壽命短、綜合耗能高、處理量小,投資大,焦炭消耗率大,尾渣含鋅、炭高等能耗高,特別是對處置利用低品位物料時在經濟上可行性差等缺點。
另外在濕法方面亦有諸多處理氧化鋅礦以及高爐瓦斯灰的方法。
黃平等人在“用硫酸從高爐瓦斯灰(泥)中浸出鋅、銦試驗研究”一文中研究了用硫酸從高爐瓦斯泥中浸出銦、鋅。該文采用強酸、高溫浸出鋅(原料含鋅7.47%),且浸出過程要控制不同pH在4.8~5.0范圍,Fe3+和In3+一道沉淀,而Zn2+、Fe2+及部分Cu2+留在溶液中,實驗中,先用鐵棒將Fe3+還原成Fe2+,再調pH水解得到沉銦渣;沉銦后的濾液加入高錳酸鉀氧化沉淀鐵,再以鋅粉置換去除Cu2+、Cd2+、Ni2+等雜質,獲得含鋅溶液。該工藝存在工序復雜且雜質離子難以除盡,酸性體系下鋅鐵較難分離,且浸出溫度較高,不經濟等缺點。試驗結果表明:用硫酸從高爐瓦斯泥中浸出鋅、銦是可行的;在浸出時間90min、溫度90℃、液固體積質量比5:1、硫酸濃度4.5mol/L條件下,鋅浸出率最高達87.0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711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