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電結構及其制備方法、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016300.8 | 申請日: | 2016-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703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楊久霞;白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41/113 | 分類號: | H01L41/113;H01L41/083;H01L4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電 結構 及其 制備 方法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發電結構及其制備方法、電子設備,涉及電子設備制造領域,通過使用該發電結構可提高電子設備的續航能力。該發電結構包括:形變單元和發電單元;其中,所述形變單元包括導電聚合物膜層,所述導電聚合物膜層中包括電解質離子;所述發電單元,用于在機械力的作用下輸出電壓,其中,所述形變單元形變時對所述發電單元產生所述機械力。用于小型化電子設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電結構及其制備方法、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電子設備的續航能力都靠其自身配置的電池,隨著電子設備的小型化例如手機,智能穿戴產品,由于其體積小,為了節省空間,其電池的體積相應的也很小,這就導致目前電子產品的續航能力都較差。
以智能穿戴產品為例,隨著智能穿戴產品的應用,消費者逐漸從對智能穿戴產品的功能需求轉變為對其續航能力的要求。
然而,目前的大多數智能穿戴產品,其續航能力都較差,用戶體驗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發電結構及其制備方法、電子設備,通過使用該發電結構可提高電子設備的續航能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發電結構,包括形變單元和發電單元;其中,所述形變單元包括導電聚合物膜層,所述導電聚合物膜層中包括電解質離子;所述發電單元,用于在機械力的作用下輸出電壓,其中,所述形變單元形變時對所述發電單元產生所述機械力。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導電聚合物膜層的材料包括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聚對苯乙烯、聚吡咯、聚噻吩類、聚硅烷類、三苯甲烷類、三芳胺類、吡唑啉類中的至少一種。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電單元包括發電膜層、分別位于所述發電膜層靠近和遠離所述形變單元的兩側表面的電極、與所述電極連接的電極引線、以及覆蓋所述電極的絕緣層;其中,所述發電膜層包括壓電材料。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電膜層的材料為有機壓電材料或復合壓電材料;其中,當所述發電膜層的材料為復合壓電材料時,所述發電膜層包括有機聚合物基底和嵌入其內的壓電晶體或壓電陶瓷。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電極的材料包括金屬、金屬氧化物、納米碳中的至少一種。
結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到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電結構為柔性結構。
結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到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形變單元與所述發電單元接觸。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形變單元與所述發電單元直接接觸。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電結構還包括基體,所述基體位于所述形變單元和所述發電單元之間,且所述形變單元和所述發電單元均與所述基體接觸。
結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基體的材料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熱塑性硫化硅膠、熱塑性硫化橡膠、熱塑性彈性體、熱塑性聚烯烴類、液態硅橡膠、固態硅橡膠中的一種。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電子設備本體,以及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種發電結構,所述發電結構用于向所述電子設備本體發電。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電結構中的形變單元設置在所述電子設備的,與使用者的皮膚接觸的一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63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