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反力支架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13504.6 | 申請日: | 2016-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6676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帥;仝海軍;滕海杰;韓暢;徐經林;任重遠;周文件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2 | 分類號: | G01N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安利霞 |
| 地址: | 1013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支架 結構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反力支架結構,用以解決現有作動器反力支架結構不具備升降功能,難以滿足作動器不同角度的測試條件的問題。本發明的反力支架結構,包括:框架結構,框架結構上設置有滑槽;與作動器固定連接的連接板,連接板通過滑槽與框架結構連接,包括相對于框架固定的第一狀態和沿滑槽相對于框架結構移動的第二狀態;分別與所述框架結構和所述連接板連接的升降驅動結構,所述連接板處于第二狀態時,通過所述升降驅動結構帶動所述連接板沿所述滑槽移動。本發明實施例的反力支架結構解決了現有作動器反力支架不具備升降功能的問題,從而確保作動器可以調節到不同的高度,滿足作動器不同角度的測試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作動器反力支架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反力支架結構。
背景技術
伴隨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作動器設備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工程機械行業,這種作動器的原理是一端固定在反力支架上,另一端連接到試驗測試對象上,通過電、氣、液以及混合能源為動力,對試驗測試對象施加載荷,測試其剛度和耐久性能,已達到對試驗對象的考核驗證。
針對反力支座的設計需要具有以下的能力:1、擁有一定的剛性,確保在作動器施加載荷的過程中,支架不能有變形;2、擁有可升降的功能,確保作動器可以調節到不同的高度,與試驗測試對象相互匹配,滿足不同角度的測試條件;3、輕便、使用靈活、便于移動,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但現有反力支座難以同時滿足上述條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反力支架結構,用以解決現有作動器反力支架結構不具備升降功能,難以滿足作動器不同角度的測試條件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反力支架結構,用于與作動器連接,所述反力支架結構包括:
框架結構,所述框架結構上設置有滑槽;
與作動器固定連接的連接板,其中,所述連接板通過所述滑槽與所述框架結構連接,包括相對于所述框架固定的第一狀態和沿所述滑槽相對于所述框架結構移動的第二狀態;
分別與所述框架結構和所述連接板連接的升降驅動結構,所述連接板處于第二狀態時,通過所述升降驅動結構帶動所述連接板沿所述滑槽移動。
其中,所述框架結構包括:
底座;
豎直設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朝向同一方向的側面上均設置有所述滑槽,且兩個所述滑槽平行設置;
分別與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遠離所述底座的一端連接的橫梁。
其中,所述滑槽為T型滑槽結構,所述連接板通過T型螺栓與所述框架結構連接。
其中,所述升降驅動結構包括:
螺旋桿,所述螺旋桿插設于所述框架結構的螺紋孔中,延伸方向與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螺旋桿的第一端與所述連接板連接;
手搖輪,與所述螺旋桿的第二端固定連接。
其中,所述螺旋桿的第一端通過一軸承結構與所述連接板連接。
其中,所述軸承結構包括:
套設于所述螺旋桿的第一端上的軸承本體;
連接塊,所述連接塊套設于所述軸承本體上,且所述連接塊與所述連接板固定連接;
套設于所述螺旋桿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連接塊的上表面的第一圓盤結構;
套設于所述螺旋桿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連接塊的下表面的第二圓盤結構;
其中,所述連接塊與所述軸承本體夾設固定于所述第一圓盤結構和所述第二圓盤結構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1350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