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雷擊光電復合纜、接地層、鎧裝層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00191.0 | 申請日: | 2014-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091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吳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俊 |
| 主分類號: | H01B7/00 | 分類號: | H01B7/00;H01B7/17;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206 江蘇省無錫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雷擊 光電 復合 接地 鎧裝層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防雷擊光電復合纜的接地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制作光單元:通過塑料擠出機將多根光導纖維及石油膏放入松套管中,松套管中光纖的余長為0.03~0.06‰;
第二步:取導體并在導體外擠塑絕緣層形成第一電單元;另取導體并在導體外擠塑絕緣層形成第二電單元;
第三步:取第一步中所得光單元及第二步中所得第一及第二電單元進行平行放置,并在它們的外部縱向或螺旋包覆第一保護層,縱向包覆時,第一保護層搭接的重疊寬度為2~4mm;螺旋包覆時,第一保護層搭接重疊率為15%~30%;第一保護層是合成云母帶且厚度為0.1mm~2mm;
第四步:在第三步所得的第一保護層外擠塑包覆內護套;
第五步:在內護套外放置第二保護層,第二保護層是合成云母帶且厚度為0.1mm~2mm;
第六步:在第二保護層外放置接地層,所述接地層由接地導體、填充棒及螺旋包覆在接地導體與填充棒之外的纏繞層構成,接地導體與填充棒在第二保護層外相互交錯地分布,填充棒的直徑不大于接地導體的直徑,纏繞層是與每根接地導體相接觸的且保持電氣連通;接地導體是以傾斜于纜芯軸線的方向或平行于纜芯軸線的方向包覆在第二保護層之外的,當接地導體以傾斜于纜芯軸線的方向包覆在第二保護層之外時,包覆的節距是第二保護層直徑的15~30倍;纏繞層的材料為銅絲或鋁絲或其它導電絲或導電帶;纏繞層螺旋包覆在接地導體與填充棒之外時,螺旋節距為第二保護層直徑的5~15倍;形成防雷擊光電復合纜的接地層的制造。
2.防雷擊光電復合纜的鎧裝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制作光單元:通過塑料擠出機將多根光導纖維及石油膏放入松套管中,松套管中光纖的余長為0.03~0.06‰;
第二步:取導體并在導體外擠塑絕緣層形成第一電單元;另取導體并在導體外擠塑絕緣層形成第二電單元;
第三步:取第一步中所得光單元及第二步中所得第一及第二電單元進行平行放置,并在它們的外部縱向或螺旋包覆第一保護層,縱向包覆時,第一保護層搭接的重疊寬度為2~4mm;螺旋包覆時,第一保護層搭接重疊率為15%~30%;第一保護層是合成云母帶且厚度為0.1mm~2mm;
第四步:在第三步所得的第一保護層外擠塑包覆內護套;
第五步:在內護套外放置第二保護層,第二保護層是合成云母帶且厚度為0.1mm~2mm;
第六步:在第二保護層外放置接地層,所述接地層由接地導體、填充棒及螺旋包覆在接地導體與填充棒之外的纏繞層構成,接地導體與填充棒在第二保護層外相互交錯地分布,填充棒的直徑不大于接地導體的直徑,纏繞層是與每根接地導體相接觸的且保持電氣連通;接地導體是以傾斜于纜芯軸線的方向或平行于纜芯軸線的方向包覆在第二保護層之外的,當接地導體以傾斜于纜芯軸線的方向包覆在第二保護層之外時,包覆的節距是第二保護層直徑的15~30倍;纏繞層的材料為銅絲或鋁絲或其它導電絲或導電帶;纏繞層螺旋包覆在接地導體與填充棒之外時,螺旋節距為第二保護層直徑的5~15倍;
第七步:在第六步的接地層外放置鎧裝層;鎧裝層為單面覆膜鋼帶,鎧裝層與接地層接觸的面為非覆膜面;形成防雷擊光電復合纜的鎧裝層的制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俊,未經吳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0019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