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工程車輛用輪胎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67107.0 | 申請日: | 2015-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0050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中村信介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普利司通 |
| 主分類號: | B60C15/00 | 分類號: | B60C15/00;B60C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輪胎 胎圈芯 折返 凹部 工程車輛 輪胎徑向 簾布層 胎圈部 輪輞 輪胎截面 側凹 跨設 胎體 | ||
一種工程車輛用輪胎(10),其設置有構造胎圈部(22)的一對胎圈芯(12),和跨設于胎圈芯(12)并且具有在胎圈芯(12)處折返的折返簾布層(14p)的胎體(14)。胎圈部(22)設置有以從輪胎外側朝折返簾布層(14p)側凹的方式在輪胎周向上間隔地排列的多個凹部(28)。當SH表示輪胎截面高度、H1表示從輪輞半徑(R)到凹部(28)的輪胎徑向內側端的高度、H2表示從輪輞半徑(R)到凹部的輪胎徑向外側端的高度時,滿足關系式H1/SH>0.04和H2/SH<0.3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最佳用于例如在工程現場、礦山等中使用的自卸卡車等的工程車輛用輪胎。
背景技術
在自卸卡車行駛時,裝備于自卸卡車等的工程車輛用輪胎的輪胎溫度上升。此外,輪胎胎圈部(以下簡稱為“胎圈部”)的凸緣的倒塌變形反復發生。因此,在大的應變不斷地作用于胎圈部的同時,胎圈部連續保持高溫的狀態(參照專利文獻1)。
當胎圈部連續保持高溫狀態時,胎圈內部發生分離,并且輪胎不能連續地使用。因此,傳統地,已經做出努力使胎圈部的溫度降低。
已經提出了諸如在輪胎胎圈外形部形成散熱片(fin)等的技術。通過形成散熱片,在行駛期間,在輪胎胎圈部表面發生湍流,并且提高了從輪胎表面部到外部空氣的熱傳遞效率。這是針對降低輪胎內部的溫度。當輪胎的厚度薄時,該技術是特別有效的。
在另一個提出的技術中,在輪胎外表面的整周形成槽等,以便減少產生熱量的橡膠量并且將輪胎胎圈部內表面的高溫區域露出到外部空氣。這使得降低了溫度。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201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輪胎胎圈外形部形成散熱片的技術存在以下問題。即,大尺寸輪胎、換言之在胎圈部具有大厚度的輪胎的表面溫度降低,但是由于橡膠的低熱傳遞效率,不能顯著地降低導致分離發生的輪胎的內部溫度。
在輪胎外表面的整周形成槽等的技術同樣存在以下問題。即,作為整周地移除傳統的背面橡膠的結果,胎圈部的凸緣的倒塌變形比傳統的輪胎的胎圈部的凸緣的倒塌變形大,因而不能充分地增加胎圈耐久性。
鑒于上述問題而做出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工程車輛用輪胎:其能夠充分地抑制胎圈部的內部溫度的上升,同時幾乎不增加胎圈部的倒塌變形。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人認為降低胎圈部的溫度需要降低胎圈部的發熱量或增加散熱量。通過著眼于增加散熱量,本發明人進行了以下研究。
為了增加從輪胎胎圈部的散熱量,重要的是如何增加從輪胎表面到外部空氣的熱傳遞量。該熱傳遞量(Q)與輪胎表面溫度和外部空氣溫度之間的溫度差(ΔT)以及熱傳遞系數(K)成比例。
Q∝K×ΔT
輪胎的胎圈部的溫度分布為溫度由于行駛而從外表面朝輪胎內部上升。為了增加ΔT,輪胎成形為使得胎圈部的橡膠從輪胎外表面朝胎體的折返簾布層的方向凹。由此外部空氣與輪胎內部的高溫區域接觸,從而能夠增加ΔT。然而,如上所述,輪胎整周均勻地凹的問題是增加了胎圈部的凸緣的倒塌變形。
本發明人已經對在防止上述問題的同時能夠增加ΔT的結構進行了廣泛地研究,并且發明了局部凹的方案。作為反復實驗和進一步研究的結果,本發明人完成了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普利司通,未經株式會社普利司通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671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用于灌裝容器的設備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