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重整煤制造設備以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80054620.6 | 申請日: | 2015-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92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中川慶一;大本節男;坂口雅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10L10/06 | 分類號: | C10L10/06;C10L5/10;C10L9/0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雒運樸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整 制造 設備 以及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重整煤制造設備以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在將煤用作燃料的鍋爐等設備中,由于煤的燃燒而產生包含硫氧化物(SOx)的廢氣,從該廢氣中去除硫氧化物。
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提出了如下的方法:通過對氧化鈣(CaO)、碳酸鈣(CaCO3)、氫氧化鈣(Ca(OH)2)等鈣化合物進行激光照射加熱或者等離子體加熱而產生氧化鈣(CaO)的超微顆粒(1~100nm),將該超微顆粒吹入爐內或者煙道內而使其與廢氣中的硫氧化物反應,由此從廢氣中去除硫氧化物。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26934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7-461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提出的方法中,必須將激光燒蝕裝置、高頻感應等離子體產生裝置、電弧等離子體產生裝置等設置于鍋爐設備,因此,當要應用于大容量的鍋爐時,設備成本會變得非常高,從而不具有實用性。
因此,迫切希望能夠低成本且簡單地產生脫硫劑的超微顆粒。
解決方案
解決上述課題的第一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特征在于,所述重整煤制造設備具備:處理機構,其對由褐煤或亞煙煤構成的原料煤進行處理;料漿制作機構,其對由所述處理機構處理后的所述原料煤的一部分與水以及脫硫劑進行混合攪拌來制作料漿,該料漿包含該脫硫劑擔載于所述原料煤而成的脫硫劑擔載煤;混煉機構,其對由所述處理機構處理后的所述原料煤的剩余部分、所述料漿以及粘合劑進行混煉;以及成形機構,其將由所述混煉機構得到的混煉物成形為塊狀而得到重整煤,所述處理機構具有:干燥機構,其利用干燥氣體對所述原料煤進行干燥;循環機構,其使所述干燥氣體循環;以及第一粉煤分離機構,其設置于所述循環機構,且對與所述干燥氣體結伴的粉煤進行分離。
解決上述課題的第二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在前述的第一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機構具有:對由所述干燥機構干燥后的所述原料煤進行干餾的干餾機構、對由所述干餾機構干餾后的所述原料煤進行冷卻的冷卻機構、以及對由所述冷卻機構冷卻后的所述原料煤進行不活性化處理的不活性化處理機構,所述重整煤制造設備具備:第二粉煤分離機構,其對與由所述干餾機構、所述冷卻機構或所述不活性化處理機構中的至少任一者生成的氣體結伴的粉煤進行分離;以及搬運機構,其將由所述第二粉煤分離機構分離出的所述粉煤向所述料漿制作機構搬運。
解決上述課題的第三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在前述的第一或者第二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機構是利用水蒸氣對所述原料煤進行間接加熱的設備,所述重整煤制造設備具備:排泄機構,其將所述水蒸氣對所述原料煤進行間接加熱而產生的排水向所述料漿制作機構輸送;以及輸送量調整機構,其設置于所述排泄機構,用于調整向所述料漿制作機構輸送的所述排水的輸送量。
解決上述課題的第四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在前述的第一至第三發明中任一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煤制造設備具備混合機構,該混合機構對由所述成形機構得到的所述重整煤與種類和所述原料煤不同的煤進行混合。
解決上述課題的第五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在前述的第一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機構具有對所述原料煤進行粉碎的粉碎機構。
解決上述課題的第六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在前述的第五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機構具有:落下排出機構,其將由所述干燥機構以及所述粉碎機構對所述原料煤進行處理而得到的粉煤中的、比重大的粉煤落下排出;以及灰分分離機構,其將由所述落下排出機構排出的比重大的所述粉煤分離為灰分濃度低的粉煤和灰分濃度高的粉煤。
解決上述課題的第七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在前述的第六發明所涉及的重整煤制造設備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煤制造設備具有粉煤分離輸送機構,該粉煤分離輸送機構對由所述第一粉煤分離機構分離出的所述粉煤進行分離并輸送至所述料漿制作機構和所述混煉機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546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限制直接發現的方法
- 下一篇:虛擬傳感器裝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