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放射性材料測定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40383.8 | 申請日: | 2015-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768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0 |
| 發明(設計)人: | H·貝多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列丹斯弗萊西奈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T1/167 | 分類號: | G01T1/167;G01N33/24;G21F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諾創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劉金峰 |
| 地址: | 法國呂埃爾***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放射性 材料 測定 | ||
一種測定潛在放射性材料的方法,包括從場地(200)上的材料塊中選擇多個樣本。在步驟序列(104,106,108,110,112)中,在所述場地(200)執行基于多個樣本中的每個樣本(212)的總計數的活性測量,并且將所述活性測量與一個或更多個活性閾值進行比較,以便對所述放射性材料進行分類以進行處置。所述(一個或更多個)閾值和/或活性測量基于假定參數集。在進一步的步驟(114)中,從所述多個樣本中的每y個樣本選擇樣本x,其中x<y,并且在相同場地(200)執行對從樣本x發射的放射線的光譜測量。在進一步的步驟(116)中,在所述y個樣本離開所述場地(200)以進行處置之前,自動確定所述光譜測量是否確證所述假定參數集。
技術領域
本申請總體上涉及材料測定,并且具體地涉及測定潛在放射性材料的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背景技術
基于核的技術、特別是核能生成的出現,在廢料管理方面造成了新的挑戰。面對化石燃料供應的減少和對碳排放的環境關切,可望增加核能源的使用以試圖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的能源需求。因此,有效且可靠的放射性廢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放射性廢料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測定或監測,即評估材料的放射性,以便可以適當地處理所述材料。例如,對于在反應堆場地的污染區域的修復,需要土壤樣本的表征特性以將土地分離成干凈區域和污染區域。作為另一示例,場地停止使用后進行處置的放射性廢料需要測定以確保根據其放射性水平適當地處置所述放射性廢料。盡管在使用過程中核場地上的大多數材料可能未受污染,但仍進行監測以確認材料何時在范圍限制內,何時超出范圍限制,并且出于再保證目的甚至可以對“干凈”材料進行監測。
潛在放射性材料的產生不限于能量生成。例如,使用基于核的醫療技術導致醫院產生一些放射性材料。然而,由于來自核能生成的相對大量的廢料,放射性材料測定主要用于處理來自核能場地的材料和使這樣的場地停止使用。
受污染的材料由于它們包含不同的放射性核素而在其放射性水平、發射類型(例如α、β、γ)以及它們的半衰期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放射性材料根據其危險等級進行分類,并且廢料根據其分類加以處置。具有非常高的放射性水平的核廢料能夠是極其有害的,并且需要特殊措施來適當地處置該廢料。這樣的高水平廢料(HLW)構成非常小百分比的放射性廢料,并且因此將所有放射性廢料當做HLW一樣進行處置是不切實際的。
對于具有不同放射性水平的廢料,甚至對于具有相對低放射性的廢料,使用不同的處置或再循環方法。例如,可以將非常低水平廢料(VLLW)處置在淺埋場地中,而低水平廢料(LLW)則不能以這種方式進行處置。因此,能夠區分不同類別的放射性廢料(包括相對較低水平的放射性廢料)是重要的。通常,挖掘的材料能夠被分類為“干凈的”并且能夠被重新使用;然而,這仍然可能涉及監測以確保不存在污染。當發現污染時,需要量化放射性核素特定的活性以使得受控填埋廢料管理操作者能夠處置所述材料。
雖然希望通過更方便和更便宜的手段(例如,埋藏)來處置較低水平的廢料,但重要的是確保更危險的放射性材料不會被無意中與較低水平的廢料一樣處理。例如,如果測定技術不足以準確地適當地評估放射性水平,則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從大量廢料材料中取得足夠的樣本從而這些樣本不能代表整個廢料塊,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因此,測定技術必須具有高精度,以確保任何給定的廢料樣本被正確地表征。然而,高精度測量能夠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并且可能需要將樣本帶離場地以便分析。這限制了在任何給定時間段內能夠被分析的樣本數,但是測試較少的樣本增加了樣本的表征特性不是從其獲取樣本的材料的精確表示的風險。高精度測量還能夠是非常昂貴的。額外的成本本身是不可取的,并且這還可能限制能夠被測試的樣本數,從而增大了廢料被不正確地分類的可能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列丹斯弗萊西奈公司,未經索列丹斯弗萊西奈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4038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