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16782.0 | 申請日: | 2015-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13276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田島孝光;芝端康二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L15/20 | 分類號: | B60L15/20;B60G17/016;B60K1/04;B60L5/40;B60L11/18;B62D5/04;B62D6/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 車輛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備通電臂的電動車輛,該通電臂用于經由與外部電力線接觸的充電或供電。
背景技術
在日本特開2013-233037號公報(以下稱作“JP 2013-233037 A”。)中,在電動車輛10的行駛中,使充電臂18向車寬方向延伸出,與由正極架線 24p及負極架線24n構成的架線24接觸而從供電裝置26進行充電(說明書摘要)。從未圖示的外部電源裝置向架線24施加直流或交流的高電壓 ([0023])。充電臂18與架線24的接觸通過在滑軌37上使致動器38移動而使充電臂18延伸出來進行([0034]、[0035]、[0045])。
如上述那樣,在JP 2013-233037 A中,通過在滑軌37上使致動器38 移動而使充電臂18延伸出,由此使充電臂18與架線24接觸([0034]、 [0035]、[0045])。即,充電臂18與架線24的對位通過由駕駛員操作轉向裝置而調整電動車輛10的姿勢來進行。
在電動車輛10的行駛中使充電臂18(通電臂)與架線24(外部電力線)接觸的情況下,可能伴隨著行駛引起的車身的姿勢的變化(包括移動。) 而使接觸狀態變得不穩定。若接觸狀態變得不穩定,則可能產生因交替地發生接觸與非接觸而在充電臂18與架線24之間產生電弧等不良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考慮到上述那樣的課題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行駛中使通電臂與外部電力線的接觸狀態穩定的電動車輛。
本發明的電動車輛具有:電源;通電臂,其具有與車身連結成能夠旋轉的固定端、伴隨著所述固定端處的旋轉而能夠向車寬方向位移的自由端、及配置在所述固定端與所述自由端之間的導電構件,所述導電構件中的所述固定端側與所述電源電連接;角度檢測器,其檢測所述通電臂的旋轉角度;接觸檢測器,其檢測所述自由端相對于外部電力線的接觸;以及姿勢控制裝置,其控制所述車身的姿勢,所述電動車輛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電動車輛的行駛中所述接觸檢測器檢測出所述自由端的接觸時,所述姿勢控制裝置控制所述車身的姿勢,使得所述通電臂的旋轉角度接近目標旋轉角度或目標旋轉角度范圍。
根據本發明,在通電臂的自由端與外部電力線接觸時,控制車身的姿勢,使得通電臂的旋轉角度接近目標旋轉角度或目標旋轉角度范圍。由此,能夠使通電臂相對于外部電力線的接觸穩定。
即,在電動車輛的行駛中使通電臂的自由端與外部電力線接觸的情況下,可能伴隨著行駛引起的車身的姿勢的變化(包括移動。)而使接觸狀態變得不穩定。若接觸狀態變得不穩定,則可能產生因交替地發生接觸與非接觸而在自由端與外部電力線之間產生電弧等不良情況。根據本發明,能夠防止這樣的不良情況。
還可以是,所述電動車輛具備電動助力轉向機構,所述電動助力轉向機構具備:轉向裝置;轉向反作用力施加裝置,其對所述轉向裝置施加反作用力;以及轉向反作用力控制裝置,其控制所述轉向反作用力施加裝置,其中,所述轉向反作用力控制裝置在判定為所述旋轉角度與所述目標旋轉角度一致的情況下或判定為所述旋轉角度進入所述目標旋轉角度范圍內的情況下,使所述轉向反作用力施加裝置產生所述轉向反作用力,以便抑制所述轉向裝置的轉向角的變化,所述轉向反作用力控制裝置在判定為所述旋轉角度與所述目標旋轉角度不一致的情況下或判定為所述旋轉角度未進入所述目標旋轉角度范圍內的情況下,使所述轉向反作用力施加裝置產生所述轉向反作用力,以便使所述旋轉角度接近所述目標旋轉角度或所述目標旋轉角度范圍。
由此,能夠引導駕駛員的轉向操作,以便保持通電臂的自由端與外部電力線的接觸狀態。
還可以是,所述電動車輛具備:束角控制致動器,其控制轉向輪的束角;以及束角控制裝置,其控制所述束角控制致動器,其中,所述束角控制裝置在判定為所述旋轉角度與所述目標旋轉角度一致的情況下或判定為所述旋轉角度進入所述目標旋轉角度范圍內的情況下,控制所述束角控制致動器,以便抑制所述束角的變化,所述束角控制裝置在判定為所述旋轉角度與所述目標旋轉角度不一致的情況下或判定為所述旋轉角度未進入所述目標旋轉角度范圍內的情況下,控制所述束角控制致動器,以便使所述旋轉角度接近所述目標旋轉角度或所述目標旋轉角度范圍。
由此,能夠自動地調整轉向輪的束角,以便保持通電臂的自由端與外部電力線的接觸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167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