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液壓雙缸浮動盤式制動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851118.5 | 申請日: | 2015-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2074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言平;趙建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55/224 | 分類號: | F16D55/224;F16D65/14;F16D121/04;F16D12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剛 |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壓 浮動 制動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雙缸浮動盤式制動器。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傳統浮動式卡鉗而言,液壓雙缸制動器布置受放氣嘴 位置影響較大,尤其是對于載貨量較大的車輛,目前只有氣壓制動器 布置在后橋上方,液壓制動器布置主要受減速箱及制動器本身運動空 間限制,如圖1所示,液壓制動器1通常只能設置在橋體2側方,傾 斜設置的制動器1頂部設置有一個排氣口,制動器1的中下方設置有 進油口,液壓油從下方輸入活塞缸內,活塞缸內的氣體從上方的排氣 口排出,如果將該制動器水平放置在后橋或前橋的上方,則會導致活 塞缸內空氣無法全部排出,由此影響制動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現有液壓雙缸制動器無法水 平安裝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壓雙缸浮動盤 式制動器,其包括鉗體,鉗體上開設有兩個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內設 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活塞缸外的端面與剎車片連接;所述鉗 體上設有進油口和排氣嘴,所述進油口通過油路與各活塞缸連通;各 活塞缸內設置有排氣口,排氣口通過氣路與排氣嘴連通;排氣口設置 在活塞缸的斜上方,且排氣口的橫截面為錐形,所述錐形的底部開口 延伸至所述活塞缸的頂部。
進一步,所述兩個活塞缸包括左活塞缸和右活塞缸;所述排氣口 包括左排氣口和右排氣口;左活塞缸內設置有左排氣口,右活塞缸內 設置有右排氣口,左排氣口設置在左活塞缸的左側斜上方;右排氣口 設置在右活塞缸的右側斜上方。
進一步,所述左、右排氣口對稱設置。
進一步,所述左、右排氣口的中心軸線與所述鉗體的豎直中心軸 線的夾角為30-70°。
進一步,所述鉗體一體制成,所述鉗體頂部設置有若干條連接前 后兩端的加強筋。
進一步,所述鉗體上設置有兩個所述排氣嘴,兩個排氣嘴包括左 排氣嘴和右排氣嘴,左排氣嘴設置在鉗體的左側斜上方;右排氣嘴設 置在鉗體的右側斜上方;左排氣嘴通過氣路與所述左排氣口連接;右 排氣嘴通過氣路與所述右排氣口連接。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制動器安裝空間有限,采用傳統制動器結構進行水平布置, 無法實現制動器內部空氣排凈的效果,采用本發明方案,即制動器兩 個活塞缸體上方分別設置放氣嘴,且通過設置錐形的結構,使得設置 在斜上方的排氣口延伸到活塞缸的頂部,從而有效解決了制動器水平 放置時的空氣排放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液壓制動器的安裝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活塞缸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鉗體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視圖;
其中,1:液壓制動器;2:橋體;10:鉗體;11:進油口;18: 排氣嘴;12:排氣口;13:活塞缸;10a:加強筋;12a:右排氣口; 13a:左活塞缸;13b:右活塞缸;18a:左排氣嘴;18b:右排氣嘴; 20:氣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 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 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 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 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 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 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 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 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 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 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 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 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未經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85111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