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發動機艙蓋的鎖栓結構及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512133.7 | 申請日: | 2015-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712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16 |
| 發明(設計)人: | 孫源森;張立龍;張曉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12 | 分類號: | B62D2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安利霞 |
| 地址: | 1013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艙蓋 結構 汽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動機艙蓋的鎖栓結構及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發動機蓋通常使用柱形鎖栓與機蓋鎖體配合,機蓋鎖栓由圓柱鋼料折彎而成,并固定在機蓋總成上。鎖栓必須有足夠的強度,以保證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不斷裂失效,避免因鎖閉失效而導致的機蓋彈起、遮擋視線等事故。
傳統的機蓋鎖栓多為鉚接式鎖栓,鎖栓整體呈U形,鎖栓整體尺寸較小裝配時該兩端頭采用鉚接工藝鉚接于一塊鋼板上,再將鋼板螺接在發動機艙蓋。然而鉚接式鎖栓受限于鉚接平面,各段之間的角度無法隨意設計,通常會導致兩個端頭折彎處角度過大,極易造成折彎處材料過度屈服,繼而降低了折彎處的強度和承載能力,且普通的鉚接工藝屬于較弱的連接方式,在疲勞耐久等方面的可靠性較差。另外,鉚接式鎖栓必須使用平面鋼板和至少兩個螺栓,這樣既增加了重量,不利于輕量化,也增加了總裝裝調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艙蓋的鎖栓結構及汽車,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傳統的U形鉚接式鎖栓的強度和承載能力較低,且造成總裝裝調難度增大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艙蓋的鎖栓結構,該鎖栓結構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結構部、第二結構部、第三結構部、第四結構部以及第五結構部;其中,
第三結構部的一端與第二結構部連接并形成一預設角度、另一端與第四結構部連接并形成一預設角度,且第二結構部與第四結構部之間相互形成一預設角度;
第一結構部與第五結構部處在同一水平面內,且二者朝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第一結構部與第二結構部之間通過第一折彎部連接;第二結構部與第三結構部之間通過第二折彎部連接;第三結構部與第四結構部之間通過第三折彎部連接;第四結構部與第五結構部之間通過第四折彎部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結構部以及第五結構部分別固定在發動機艙蓋上。
進一步地,第一結構部以及第五結構部均通過熔焊工藝固定在發動艙機蓋上。
進一步地,鎖栓結構的材質為圓柱形的鋼材。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發動機艙及發動機艙蓋,以及上述鎖栓結構,發動機艙內部設有與鎖栓結構相配合的鎖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動機艙蓋的鎖栓結構,結構簡單,省去了鎖栓鋼板和安裝螺栓,有利于車輛的輕量化并且降低了總裝難度;第二結構部與第四結構部之間相互形成一預設角度,避免了在同一平面內進行連續加工,保證了加工過程中的操作空間,便于工裝夾具的布置;且本實用新型采用熔焊工藝與車身結合,保證了鎖栓與機蓋總成之間的連接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發動機艙蓋的鎖栓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發動機艙蓋的鎖栓結構的主視圖;
圖3為圖2的左視圖;
圖4為圖2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發動機艙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結構部;2、第二結構部;3、第三結構部;4、第四結構部;5、第五結構部;6、第一折彎部;7、第二折彎部;8、第三折彎部;9、第四折彎部;10、鎖栓結構;11、發動機艙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參見圖1-圖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艙蓋的鎖栓結構10,該鎖栓結構10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結構部1、第二結構部2、第三結構部3、第四結構部4以及第五結構部5;其中,
第三結構部3的一端與第二結構部2連接并形成一預設角度、另一端與第四結構部4連接并形成一預設角度;且第二結構部2與第四結構部4之間相互形成一預設角度,該結構的設置避免了在同一平面內連續加工的操作不便,給加工過程提供足夠的操作空間,便于工裝夾具的布置。
優選的,第二結構部2與第四結構部4之間相互形成一銳角即可。
第一結構部1與第五結構部5處在同一水平面內,且二者朝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該結構的設置將鎖栓結構10的受力向兩個相反的方向分解,避免了鎖栓結構10因受力變形,向一側傾斜。
第一結構部1與第二結構部2之間通過第一折彎部6連接;第二結構部2與第三結構部3之間通過第二折彎部7連接;第三結構部3與第四結構部4之間通過第三折彎部8連接;第四結構部4與第五結構部5之間通過第四折彎部9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51213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轎車用可翻轉門檻系統
- 下一篇:一種增程式電動汽車保護電池的加強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