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合金復合材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375752.6 | 申請日: | 2015-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698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德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明谷一納米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15/09 | 分類號: | B32B15/09;B32B15/095;B32B15/08;B32B15/04 |
| 代理公司: | 廣東莞信律師事務所 44332 | 代理人: | 吳炳賢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謝崗鎮大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金 復合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合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合金復合材料。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航空、航天行業的飛速發展,起防電磁干擾作用的單獨的金屬層已經不是消費者唯一追求的目標。具有層結構的合金復合材料逐漸進入并吸引著大眾的目光。其具有的低、高頻電磁防輻射的功能,更是得到了大眾的青睞。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具有層結構的合金復合材料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層與層之間的附著力不好,容易脫落;
二是抗機械強度不好;
三是制備工藝不穩定、制備出的具有層結構的合金復合材料的耐候性能不好、膜層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容易氧化。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具有層結構的合金復合材料,其層與層之間的附著力好、抗機械強度好,制備工藝穩定、金屬質感強、耐候性能好、膜層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也不容易被氧化,同時其還具有低、高頻電磁防輻射的功能,適合批量化生產。
為了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合金復合材料,包括軟體基材,所述軟體基材的表面上通過物理氣相沉積法依次沉淀有第一金屬層、第二金屬層、第三金屬層和第四金屬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合金復合材料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金屬層為銅層,所述第二金屬層為鎳層或銅鎳合金層,所述第三金屬層為不銹鋼層或銅鎳鋼合金層,所述第四金屬層為鋅層或銅鎳鋼鋅合金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合金復合材料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金屬層的厚度為106.07nm~118.20nm,所述第二金屬層的厚度為88.26nm~95.7nm,所述第三金屬層的厚度為65.03nm~68.38nm,所述第四金屬層的厚度為88.16nm~93.5nm,所述軟體基材的中心合金層的厚度為347.62nm~375.78nm。
作為本實用新型合金復合材料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金屬層的厚度為109nm~115nm,所述第二金屬層的厚度為90nm~94nm,所述第三金屬層的厚度為66nm~67.50nm,所述第四金屬層的厚度為89nm~91nm,所述軟體基材的中心合金層的厚度為350nm~370m。
作為本實用新型合金復合材料的一種改進,所述軟體基材為聚酰亞胺(PI)、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E)、聚碳酸酯(PC)或聚氨酯(PU)。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層與層之間的附著力好、抗機械強度好,制備工藝穩定、金屬質感強、耐候性能好、膜層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也不容易被氧化,同時其還具有低、高頻電磁防輻射的功能,適合批量化生產。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中的氣體裝置為真空鍍膜腔體提供主要的氣體原料,時間繼電器控制著氣體流量截止閥的開與關,氣體流量截止閥控制各氣體的流量以轟擊不同靶材,鍍膜腔體控制氣體的均勻分布,各靶材的氣體管道系統控制著轟擊不同靶材的氣體的轟擊順序,在氣體的轟擊下,靶材上的金屬離子析出并依次沉積在軟體基材上得到不同的金屬層。在時間繼電器和氣體流量截止閥的共同作用下,能夠實現氣體自動轉換控制,這樣既能提高生產效率和靶材利用率,還能節省電量的消耗,從而降低生產成本,而且設備的安裝和維護較方便。更重要的是,采取該方法得到的具有層結構的合金復合材料的層與層之間的附著力好、抗機械強度好,制備工藝穩定、金屬質感強、耐候性能好、膜層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也不容易被氧化,同時其還具有低、高頻電磁防輻射的功能,適合批量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和2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的真空鍍膜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僅限于此。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合金復合材料,包括軟體基材1,軟體基材1的表面上通過物理氣相沉積法依次沉淀有第一金屬層2、第二金屬層3、第三金屬層4和第四金屬層5。
其中,第一金屬層2為銅層,第二金屬層3為鎳層,第三金屬層4為不銹鋼層,第四金屬層5為鋅層。
其中,第一金屬層2的厚度為110nm,第二金屬層3的厚度為90nm,第三金屬層4的厚度為66nm,第四金屬層5的厚度為90nm,軟體基材1的中心合金層的厚度為355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明谷一納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明谷一納米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3757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