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爬樓梯輪椅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207117.7 | 申請日: | 2015-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51634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0 |
| 發明(設計)人: | 林礪宗;劉馨雨;羅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G5/06 | 分類號: | A61G5/06;A61G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237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樓梯 輪椅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爬樓梯輪椅,尤其是輪椅結構合理化的設計。
背景技術:
按爬樓梯功能實現原理主要分為履帶式、輪組式、步行式以及其他附加輔助式爬樓梯裝置。國外對于爬樓梯裝置的研究相對較早,我國對此類裝置的研究起步較晚。現在各國家紛紛對智能輪椅進行研究,使智能輪椅具有記憶地圖、避障、自動行走、與用戶交互等功能。智能輪椅是將智能機器人技術應用于電動輪椅,融合多種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視覺、機器人導航和定位、模式識別、多傳感器融合及用戶接口等,涉及機械、控制、傳感器、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稱智能輪椅式移動機器人。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實用性好、安全平穩的輪-履帶機構混合的爬樓梯輪椅,結合了履帶式輪椅運行效率高,運動平穩和輪組式輪椅運行阻力小,運動靈活的優點,克服了其它類型輪椅重心波動大,動作緩慢,裝置體型大,操作復雜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殘疾人和老年人的人口不斷增加,以及我國的住房條件,設計一款實用性強、安全可靠的爬樓梯輪椅,以此作為他們平地行走和上下樓梯的代步工具。
本實用新型爬樓梯輪椅結構包括:履帶機構、減速機構、升降機構、驅動機構的參數結構設計和強度校核。輪式機構用于平地行走,采用后輪輪轂電機驅動;前后履帶機構用于上下樓梯,采用前履帶機構驅動。
所述的履帶機構采用同步輪、同步帶節距制設計標準,由前后履帶機構組成。前履帶機構中有兩個主動輪,四個從動輪,后履帶機構中有四個從動輪。主動同步輪安裝在主動軸上,靠鍵帶動;從動同步輪的內圈固定在履帶機構固定板上,不轉動,而外圈是靠同步帶和地面的摩擦,同步帶和從動同步輪的嚙合來實現轉動。輪椅在平地行走時,履帶裝置不接觸地面。上下樓梯時,將前履帶機構放下,同時后履帶機構向后翻轉,起支撐輪椅的作用,這樣可使輪椅上下樓梯時更加安全可靠。
所述的減速機構采用兩級減速裝置,一級減速裝置為行星輪減速器,與電機相連接,二級減速裝置采用蝸輪蝸桿機構。行星輪減速器的軸與蝸桿采用聯軸器進行聯接,為了減小減速機構的尺寸,采用梅花型聯軸器。
所述的升降機構由多個單叉機構合并而成,安裝電機的一端是活動端,另一端是固定端,滑塊在推桿電機的推動下沿著滑槽移動,從而促使整個機構升降。
附圖說明:
圖1爬樓梯輪椅的整體結構三維圖。
圖2前履帶機構三維圖。
圖3后履帶機構三維圖。
圖4減速機構三維圖。
圖5升降機構三維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爬樓梯輪椅的運行流程如下:輪椅在平地行走時,輪椅底座與前履帶保持水平,后履帶處的推桿電機處于收縮狀態,后履帶靠在靠背后,前輪為萬向輪101,采用輪椅后輪輪轂電機102驅動,履帶前面的升降機構處于極限收縮位置,使前履帶裝置不接觸地面,。上下樓梯時,采用履帶驅動,推桿電機推動升降機構的滑塊運動,升降機構伸長一段的距離,從而推動輪椅上升一定的高度,同時后履帶機構在另一個推桿電機的推力作用下翻轉到與地面接觸,使輪椅前后輪離開地面。電機通過減速裝置,將動力傳遞到蝸輪上,蝸輪通過鍵驅動主動軸,主動軸帶動前履帶上的兩個主動輪,從而驅動前履帶機構運行,后履帶機構在地面的摩擦下運行。這樣輪椅就可以完成上下樓梯的功能。
圖2、3分別為前履帶機構和后履帶機構,采用同步帶和同步輪的節距制設計標準。前履帶機構中有兩個主動輪,四個從動輪,后履帶機構中有四個從動輪。主動同步輪201安裝在主動軸上,靠鍵帶動;從動同步輪202的內圈固定在履帶機構固定板上,不轉動,而外圈是靠同步帶和地面的摩擦,同步帶和從動同步輪的嚙合來實現轉動。
圖4所示的減速機構,為了保證上下樓梯過程中安全平穩,采用兩級減速,一級減速裝置為行星輪減速器401,與電機相連接;二級減速裝置采用蝸輪蝸桿402機構,可以使輪椅上下樓梯的速度減慢到6m/min。兩級減速裝置之間采用尺寸較小的梅花型聯軸器403,電機選用無刷直流電機404。
圖5為升降機構,采用直流推桿電機501驅動,可以實現150mm的高度變化,能在極小的空間內發揮較高的舉升能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20711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