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飛點形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096965.5 | 申請日: | 2015-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4957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彥華;曹艷鋒;王少鋒;劉錚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君和信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3/04 | 分類號: | G01N23/04;G01V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黃澤雄;金璽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西城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形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輻射成像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飛點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在無損檢測和安檢產品應用中,一種輻射成像技術利用X射線筆形射線束對被檢物進行掃描成像,可在射線束掃描平面內形成一維掃描圖像,當被檢測物與掃描設備有相對移動時,在相對移動的方向上可實現第二維掃描,從而整個過程可得到一個二維的掃描圖像。輻射探測器收集被檢測物散射的X射線光子和穿過被檢測物之后的X射線光子,經過AD轉換和數據采集把光子信息轉換為計算機可識別的數字量信號,經過圖像處理,為用戶提供清晰的輻射掃描圖像,這種輻射掃描方式通常稱為飛點掃描。在采用飛點掃描技術的設備中,關鍵的技術環節有兩點,一是飛點形成裝置的設計,二是飛點掃描速度的大小。
圖1所示為一種飛點掃描設備的使用狀態圖,輻射源1與屏蔽體5之間放置有狹縫準直器3,屏蔽體5為中空圓柱體,水平放置,右側為沿箭頭11方向移動的被測物8。屏蔽體5側壁上具有一對螺旋線縫隙6’和6”,輻射源1發出射線,經由狹縫準直器3上的直線縫隙2被限制為扇形射線束4,照射到圓柱體5上。當屏蔽體5繞自身中心軸旋轉時(旋轉方向為箭頭12所示),扇形射線束4的射線由縫隙6’入射,再穿過縫隙6”出射(顯然,縫隙6’和6”兩者的位置相對應),形成筆形射線束10。屏蔽體5持續旋轉,則經縫隙6”出射的飛點在箭頭13的水平面內形成無數筆形射線束,被測物8在掃描范圍內沿箭頭11方向移動,完成飛點掃描。
值得注意的是,圖1從原理上解釋了飛點形成的過程,反映了飛點形成原理,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屏蔽體5上的螺旋線縫隙6’和6”并不能完全按照圖1設計,這是因為:射線源1發出的射線是以輻射源的焦點為圓心的錐形射線束,而非平行射線,準直后的扇形射線束以不同的張角穿過屏蔽體5,射線在屏蔽體5內部互成角度,而非相互平行。如果縫隙6’和6”如圖1所示分布在整個屏蔽體5的高度方向上,必然有一部分入射線被遮擋,無法出射。
圖2示出了一種實際使用的飛點形成裝置的屏蔽體,圖中左側為屏蔽體豎直放置的側視圖,輻射源位于屏蔽體左側(點P為輻射源焦點),圖中右側為該屏蔽體的側壁展開圖,側壁展開后為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板。從側壁展開圖上可看到一對螺旋槽(即縫隙)ad和a’d’,其中ad為入射槽,a’d’為出射槽,在屏蔽體的高度方向上,ad分布在矩形板中部區域,a’d’分布在矩形板整個高度方向上。這種分布方式符合飛點形成原理,某一時刻下,輻射源發出的射線可由入射槽ad上的一點入射,穿過屏蔽體中空部分,從出射槽a’d’上的對應點出射,形成一個飛點。
基于當前屏蔽體的飛點掃描裝置掃描速度不高,即使增大屏蔽體的旋轉速度,也不能大幅提高掃描速度,裝置設計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多列式飛點形成裝置,對屏蔽體上螺旋槽的數量和位置優化設計,屏蔽體旋轉一周形成多列飛點,可大幅提高掃描速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飛點形成裝置,包括輻射源和屏蔽體,屏蔽體為中空圓柱體,屏蔽體側壁上具有成對設置的螺旋槽,每對螺旋槽包括一個入射槽和一個出射槽,具有兩對螺旋槽,其中,第一入射槽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分別對應輻射源射線束的最大上張角和最大下張角,第二入射槽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也分別對應輻射源射線束的最大上張角和最大下張角;在屏蔽體圓周方向上,第一入射槽和第二入射槽共同占0-180°的范圍;第一出射槽和第二出射槽分別與第一入射槽和第二入射槽相對應。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飛點形成裝置,包括輻射源和屏蔽體,屏蔽體為中空圓柱體,屏蔽體側壁上具有成對設置的螺旋槽,每對螺旋槽包括一個入射槽和一個出射槽,具有三對螺旋槽,其中,第一入射槽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分別對應輻射源射線束的最大上張角和最大下張角;第二入射槽和第三入射槽在豎直方向上連續,且在水平方向上不連續;第二入射槽的最高點對應輻射源射線束的最大上張角,第三入射槽的最低點對應輻射源射線束的最大下張角;在屏蔽體圓周方向上,第一、第二和第三入射槽共同占0-360°的范圍;第一、第二和第三出射槽分別與第一、第二和第三入射槽相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君和信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君和信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09696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