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土壤中氯離子的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738892.X | 申請日: | 2015-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008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03 |
| 發明(設計)人: | 彭杰;柳維揚;王家強;王德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塔里木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25 | 分類號: | G01N2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林潮;張璐 |
| 地址: | 843300 新疆維吾爾***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土壤 氯離子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土壤中氯離子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鹽漬化是干旱可持續發展和改善環境質量的戰略問題。我國鹽漬土面積大,分部廣,堪稱世界之最。據統計,我國耕地中的鹽漬化面積達到9.2×106hm2,占全國耕地面積的6.62%。土壤鹽漬化問題和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嚴重制約了鹽漬化地區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也是影響生態環境穩定性的重要因素。鹽漬土中的可溶性鹽類,一般在溶液中以離子形式存在,鹽基離子過高對于植物的傷害被稱為鹽害。這些離子在高濃度下除產生直接傷害外,還會產生次生傷害作用。
氯離子過量會抑制植物對HPO42-的吸收,國外學者觀察到氯離子積累在馬鈴薯葉中,可以干擾光合作用進行。氯化物對植物毒害表現在初期出現缺氯癥,同時葉尖干燥及變褐。當初期燒傷出現后,受害組織還要進一步擴大,可沿葉緣抑制伸延到葉面1/2~1/3處,有時可使整個頁面變成褐色,并呈壞死病癥狀。嚴重時可出現落葉、莖及小枝尖端明顯的頂枯病,并因此而死亡。現有的對土壤中氯離子的檢測方法監測點位少,覆蓋面窄、因此代表性較差且費時費力,無法反映大面積鹽漬化土壤氯離子的含量,不能滿足大面積監測的需求。
針對上述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土壤中氯離子的檢測方法,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快速獲取大面積鹽漬化土壤氯離子含量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土壤中氯離子的檢測方法,包括:獲取待檢測的土壤試樣;獲取所述土壤試樣中特征波段對應的連續統去除值;根據所述連續統去除值通過氯離子檢測模型檢測所述土壤試樣中的氯離子含量,其中,所述氯離子檢測模型包括所述氯離子含量與所述連續統去除值的對應關系。
可選地,在根據所述連續統去除值通過氯離子檢測模型檢測所述土壤試樣中的氯離子含量前,所述方法還包括:建立所述氯離子檢測模型。
可選地,所述建立所述氯離子檢測模型包括:在采樣區域上采集多個土壤樣品;通過光譜儀測定所述多個土壤樣品的光譜得到光譜數據,并采用AgNO3滴定法對所述多個土壤樣品的氯離子含量進行測定;去除所述光譜數據的邊緣波段,并對去除邊緣波段后的光譜數據進行連續統去除處理,得到連續統去除值,然后根據相關性分析得到特征波段;根據所述特征波段對應的連續統去除值通過多元逐步線性回歸法建立用于檢測氯離子含量的氯離子檢測模型。
可選地,所述特征波段包括:510nm、1920nm、1308nm、1937nm、513nm和602nm。
可選地,所述氯離子檢測模型包括:Y=2235.10+1192.65X510+748.12X1920-609.31X1308-548.49X1937-834.32X513-2131.84X602;
其中,所述氯離子檢測模型中的X510、X1920、X1308、X1937、X513、X602分別表示510nm、1902nm、1308nm、1937nm、513nm、602nm處的連續統去除值,Y為根據所述氯離子檢測模型得到的氯離子含量。
可選地,在所述根據所述特征波段對應的連續統去除值通過多元逐步線性回歸法建立用于檢測氯離子含量的氯離子檢測模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對所述氯離子檢測模型進行檢驗,并確定所述氯離子檢測模型的模型精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塔里木大學,未經塔里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73889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