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段木靈芝培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575061.5 | 申請日: | 2015-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1067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軍;王雅禮;張崇振;趙勇;萬軍;張永利;趙煮;綦主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即墨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青島高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7104 | 代理人: | 張世功 |
| 地址: | 2662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靈芝 培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靈芝培育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采用液體靈芝母種,打入段木接種孔并添加麥粒提高營養,實現段木靈芝的快速培育的方法,特別是一種段木靈芝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靈芝的應用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因其食用和藥用價值極高在《本草綱目》中列為上品,靈芝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大部分組成,靈芝以死亡倒木為生的木腐性真菌,對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等復雜的有機物質具有較強的分解和吸收能力,靈芝本身含有纖維素酶、糖酶和氧化酶等多種酶類,能把復雜的有機物質分解為自身可以吸收利用的簡單營養物質,針對傳統的段木靈芝栽培制種工藝,從母種到靈芝栽培一般需要70—90天,發菌需2—3個月,出靈芝需要2—3個月,整個傳統靈芝栽培的一個周期至少需要6—8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發菌周期漫長,出靈芝的質量很難保證,現階段的靈芝栽培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如中國專利200910041707.6公開了一種靈芝栽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310623416.4也公開了一種靈芝的栽培方法等等;目前根據現階段的靈芝栽培現狀,尚未發現有采用液體母種取代傳統的固體菌種,并采用段木打接種孔,同時增加麥粒提高營養的技術措施,達到發菌迅速并出芝健壯的靈芝栽培技術被公開報道或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尋求設計一種采用段木快速栽培靈芝的技術方法,通過液體母種制作和添加麥粒營養成分,實現靈芝發菌迅速和出芝健壯的栽培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涉及的段木靈芝培育方法包括麥粒處理、母種營養液制備、液體培養基制備、菌種培養、段木制備、段木裝袋、接種與發菌管理和出芝管理八個步驟;
(1)麥粒處理:首先選取無蟲蛀、無霉變、無雜質的飽滿的小麥粒,將小麥粒用純凈水浸泡10~20小時,然后控制溫度在95~100℃蒸煮小麥粒30~50分鐘后,撈出瀝干水分,再按浸泡后麥粒的重量加入10%的麩皮和0.5%的生石灰,充分攪拌均勻后得處理后的麥粒;
(2)母種營養液制備:采用兩種制備過程,①先選取馬鈴薯100g,葡萄糖20g,麩皮40g,蛋白胨2g,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1g,蒸餾水1000~1500ml,先將馬鈴薯去皮,切成薄片,與麩皮一起放入鍋內,控制溫度95~100℃,蒸煮20~30分鐘后,用濾網過濾取濾液,用量筒定容至1000ml,得液體母種營養液;②或選取大豆粉10g,小麥面粉30g,白糖20g,磷酸二氫鉀2g,硫酸鎂1g,蒸餾水1000ml,將上述物質在不銹鋼鍋內,控制溫度95~100℃熬制15~30分鐘后,用量筒定容至1000~1500ml得液體母種營養液;
(3)液體培養基制備:將步驟(2)的液體母種營養液進行分裝,用玻璃三角瓶每瓶裝200~250ml,然后用塑料膜進行封口后置于高壓鍋內,控制溫度120~125℃,滅菌30~40分鐘,即得液體培養基;
(4)菌種培養:將步驟(3)所得的液體培養基置于無菌接種箱內,按照常規的無菌操作流程將靈芝母種接種到三角瓶內,實現無菌接種后,再將三角瓶移入25~27℃的恒溫培養箱內進行無菌振蕩培養,振蕩頻率為120轉/分,培養時間為5~7天,得靈芝菌種;
(5)段木制備:選擇直徑為8~18cm的樹木,在休眠期進行砍伐,樹木砍伐后10~12天進行截段,截段長度為10~15cm,截面平整,然后用粗2cm的鉆頭對段木的側面進行打制接種孔,孔深為8~10cm,接種孔在段木中均勻分布;
(6)段木裝袋:選用耐高溫的聚丙烯塑料袋,先在塑料袋的底部鋪一層步驟(1)制備的麥粒,再將段木上的接種孔用麥粒填滿放在塑料袋中,然后在段木上表面再鋪一層麥粒,將塑料袋結扎式封口后,放入高壓滅菌鍋中控制溫度120~127℃滅菌2~3小時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即墨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未經即墨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57506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