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表面活性劑包衣菌體催化合成共軛亞油酸異構體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423890.1 | 申請日: | 2015-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876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曉華;李海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P7/64 | 分類號: | C12P7/64;C12N11/04;C12R1/245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表面活性劑 包衣 菌體 催化 合成 共軛 油酸 異構體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共軛亞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 是一組十八碳共軛二烯酸的統稱,共軛雙鍵有4種位置異構(8,10; 9,11; 10,12; 11,13)和4種幾何異構(cis,cis; cis,trans; trans,cis; trans,trans),共有多達16種異構體,如:c9,t11-CLA和t10,c12-CLA異構體等。研究發現CLA具有抗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糖尿病等生理功能,且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其生理活性具有異構體特異性,現在普遍認為c9,t11-CLA異構體具有抗癌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在自然界中,CLA主要存在于反芻動物的奶和肉中的脂肪中,主要由c9,t11-CLA和少量t9,t11-CLA,t10,c11-CLA等異構體構成,但其含量通常都小于10mg/g脂肪,無法滿足以保健和醫療為目的的開發應用。
為實現CLA異構體的大量制備,人們已對微生物發酵制備CLA進行了較多研究。目前,微生物發酵均在水溶液中進行,由于所加的發酵底物—亞油酸是脂溶性物質,因此亞油酸加入發酵液前需經乳化處理,且添加量受到限制,從發酵液中獲得CLA產物需經有機溶劑萃取,整個生產工藝存在發酵周期長、生產成本高、產量低的缺點。發明專利CN201110105610提出了一種植物乳桿菌生物轉化共軛亞油酸的方法,底物添加量為25mg/mL,發酵時間長達120h,CLA的產量只有1.02mg/mL,底物的轉化率只有4%。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表面活性劑包衣菌體催化合成共軛亞油酸異構體的方法,顯著縮短合成時間、提高產量和轉化率、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
(1)菌體的透性化處理:收集處于對數生長期的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CGMCC 1.574菌體,按每克濕菌體重懸于5mL透性化處理液中計,將濕菌體重懸于透性化處理液中(所述的透性化處理液含體積百分比0.5-3.0%的曲拉通X-100,20-200mM、pH5.8的磷酸鹽緩沖液),重懸菌體經37℃處理20min,離心收集透性化菌體。
(2)菌體包衣處理:透性化菌體用60mM、pH5.8的磷酸鹽緩沖液洗滌后,離心收集菌體,按每克濕菌體重懸于20mL60mM、pH5.8的磷酸鹽緩沖液中計,將透性化濕菌體重懸于磷酸鹽緩沖液中,再向其中滴加表面活性劑溶液(所述的表面活性劑溶液為含質量百分比1%谷氨酸雙油醇酯核糖醇的丙酮溶液),邊加邊混合均勻,于4-40℃處理2-6h,離心收集菌體,將菌體冷凍干燥后得到包衣菌體。
(3)催化合成:按每克凍干包衣菌體加入到500mL正己烷中計,將包衣菌體加入到正己烷中,攪拌均勻,加入正己烷體積百分比0.1-0.3%的亞油酸,在4-40℃下反應1-12h。
(4)產物收集:離心分離包衣菌體,將正己烷溶液進行減壓蒸餾,回收正己烷,產物為c9,t11-共軛亞油酸異構體。
本發明所述的步驟(1)中透性化處理液優選為含體積百分比1.0-2.0%的曲拉通X-100,30-100mM、pH5.8的磷酸鹽緩沖液。
本發明所述的步驟(2)中表面活性劑溶液的滴加量優選為每50mL菌懸液加入5-15mL表面活性劑溶液。
本發明所述的步驟(2)中處理溫度優選為4-25℃。
本發明所述的步驟(2)中處理時間優選為3-5h。
本發明所述的步驟(3)中優選加入正己烷體積百分比0.125-0.25%的亞油酸,在15-30℃下反應2-6h。
本發明所述的步驟(4)中包衣菌體可重復用于催化合成c9,t11-共軛亞油酸異構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大學,未經南昌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2389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