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包長水口安全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368712.3 | 申請日: | 2015-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31203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吳丙恒 | 申請(專利權)人: |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41/56 | 分類號: | B22D41/56;B22D46/00 |
| 代理公司: | 鞍山華惠專利事務所21213 | 代理人: | 趙長芳 |
| 地址: | 114021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包 水口 安全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包長水口的安全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合格鋼水經鋼水罐運抵大包轉臺或橫移臺車,經長水口注入中間包,再經浸入式水口注入結晶器,中間包的使用實現了多罐連澆的好處。長水口的作用是與吹氬結合實現保護澆注,防止鋼水二次氧化及增氮。所以長水口不僅能隨鋼水罐上下動作,而且必須始終緊壓在鋼水罐下水口上,以保證密封效果。長水口機械手是實現該功能的專用設備,其動作是否可靠、方便,不但直接影響生產作業,還影響到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即在澆注過程中,如果長水口與鋼水罐下水口脫開,鋼水外溢噴濺會造成機毀人傷等事故。
目前,長水口一般采用液壓缸控制方式,其具體組成包括:機械手、液壓缸、背壓閥、節流閥、溢流閥、手動換向閥、補油單向閥及下降單向閥??刂品椒椋?/p>
1、長水口升降控制:長水口升降靠手動換向閥的換向來控制,手動換向閥帶記憶功能,有3個閥位,通過手柄可以使閥芯停在任意閥位上,實現上升、下降、停止3個動作。
2、長水口保壓控制:澆注過程中,長水口必須始終緊壓在鋼水罐下水口上,該系統通過設置蓄能器以保證液壓缸下腔(上升動作)始終保持壓力,實現長水口始終緊壓在鋼水罐下水口上。
3、長水口隨動控制:上升時手動閥在右位,液壓缸上腔回油管路上的液控單向閥開啟,液壓缸下腔壓力油處于直接供給狀態,同時回油管路暢通;下降時手動閥依然在右位,液壓缸進、回油管路依然暢通,動力源變為鋼水罐下行作用力,并克服液壓系統的反作用力(上升力)液壓缸下腔壓力達到一定值時,背壓閥(供油)開啟,下降單向閥關閉,經固定節流孔回油,液壓缸上腔液壓油經補油單向閥補充。
即隨動過程中手動閥始終處于同一位置,背壓閥已經設置完畢,系統自動控制無需手動操作,只在完成長水口與鋼水罐下水口對接后,將手動閥打到上升閥位即可。
但液壓缸控制方式亦存在以下隱患:
1、動力源故障如泄漏、蓄能、檢測元件失效時,機械手易脫開,溢鋼。
2、背壓閥壓力失調,下降隨動過程中壓力升高,可能壓壞水口密封件,鋼水氧化產生質量事故。
3、背壓閥壓力失調,下降隨動過程中壓力過高會損傷或損壞機械手支撐機構,如果支撐機構損壞到不足以支撐長水口,長水口將脫離鋼包水口,出現溢鋼。
4、閥元件卡阻,溢流閥故障,液壓缸上腔無法回油,上升無法隨動,長水口脫離鋼水罐下水口而發生穿鋼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鋼包長水口安全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避免因液壓系統故障、誤操作等情況引發的鋼水噴濺事故,實現鋼包長水口的安全可靠控制。
為此,本發明所采取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鋼包長水口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設計制作機械液壓復合驅動裝置:
復合驅動裝置包括支柱、機械手、液壓缸、手動球閥、配重、順序閥、換向閥Ⅰ及換向閥Ⅱ,支柱上端液壓缸鉸接在機械手前部,機械手后端設有配重,機械手活動連接在支柱上部,換向閥Ⅰ和換向閥Ⅱ分別與液壓缸A、B腔相連,在換向閥Ⅰ與換向閥Ⅱ之間分別短接有手動球閥和順序閥;
長水口安全控制:
(1)上升動作實現:利用機械手后端配重,使機械手前端長水口始終保持向上的力,將長水口始終緊壓在鋼包下水口上;同時,根據需要增減配重量,實現液壓系統故障狀態下的手動操作;
(2)下降動作實現:換向閥Ⅰ、換向閥Ⅱ通過液壓缸控制機械手前部下降,使前端的長水口脫開下水口;
(3)隨動過程控制:液壓缸兩腔互通,保證機械手跟隨動作;利用手動球閥實現事故狀態下的跟隨動作;
(4)過載保護:超壓時,順序閥自動導通液壓缸兩腔,實現跟隨動作的可靠性,并對機械裝置進行保護;
(5)手動控制:當液壓系統故障無法投入使用時,打開聯通液壓缸A、B腔的手動球閥,通過人工手動操作機械手的上下動作;更換鋼包或長水口時,先減少配重塊數,使之施加較小的人力便能實現機械手的升降動作,完成更換鋼包或長水口動作,然后增加配重塊數,使長水口壓緊在鋼包下水口上,并實現隨動功能。
所述液壓缸為等截面液壓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鞍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6871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