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肉蓯蓉中分離制備多糖、低聚糖及甘露醇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346059.0 | 申請日: | 2015-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9269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23 |
| 發明(設計)人: | 趙兵;郭元亨;王麗衛;王曉東;袁曉凡;趙慶生;張玉;張金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阿拉善(中科)適用新技術研究院;內蒙古阿拉善蓯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B37/00 | 分類號: | C08B37/00;C07C31/26;C07C29/76;C07H3/06;C07H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侯桂麗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肉蓯蓉 分離 制備 多糖 聚糖 甘露醇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化分離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同時從肉蓯蓉中分離制備多糖、低聚糖及甘露醇的方法。
背景技術
肉蓯蓉是一種屬于列當科(Orobanchaceae)肉蓯蓉屬(Cistanche?Hoffmg.et?Link)的多年生植物,專性寄生于梭梭類植物的根部,全世界約有22種。中國境內共有4種1變種,主要分布于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以及新疆等地。肉蓯蓉長久以來作為一類名貴中藥,又名大蕓、甜大蕓、蓯蓉、甜蓯蓉、地精等,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歷代藥書對其均有詳盡記載,被列為上品藥材,具有溫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在臨床上廣泛使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虧虛、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和腸燥便秘。我國內蒙古西部為主產區的荒漠肉蓯蓉及管花肉蓯蓉為中藥肉蓯蓉正品。
肉蓯蓉的化學成分非常復雜,含量最多的為糖類。糖類有不同聚合度的多糖、低聚糖,以及不同的單糖和雙糖。肉蓯蓉多糖及低聚糖類具有提高免疫力、潤腸通便和治療2型糖尿病等功效。
甘露醇是國家基本藥物,收錄于《中國藥典》。甘露醇的性質相對穩定,不易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對稀酸、稀堿及熱的穩定性好。甘露醇在人體內代謝途徑與體內胰島素不相關,不適合作為口腔微生物的營養源,因而不致齲齒,故而甘露醇廣泛用于食品行業、醫藥行業。甘露醇可作為滲透性利尿藥和脫水藥,其注射液可用于降低顱內壓、眼內壓,利尿及防治早期急性腎功能不全,還可與氨基酸配制成復合輸液用于醒酒藥、口中清涼劑等咀嚼片及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以及防齲齒的甜味劑,同時還可進一步深加工合成藥用衍生物等。目前國內甘露醇的供應量與需要量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
在以肉蓯蓉為原料制備苯乙醇苷和多糖的過程中,含量豐富的甘露醇經常因難以得到純品無法回收利用,低聚糖也因難以制成干品,或者干燥后難以保存及運輸而舍棄。
因此,在本領域中期望開發一種能夠從肉蓯蓉中同時分離得到多糖、低聚糖及甘露醇產品的方法。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從肉蓯蓉中分離制備多糖、低聚糖及甘露醇的方法。所述方法生產工藝簡單,周期短,實現了肉蓯蓉糖類的快速分離、高純度甘露醇的制備,提高了肉蓯蓉的商品附加值,拓寬了肉蓯蓉的應用領域。
為達到此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從肉蓯蓉中分離制備多糖、低聚糖及甘露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肉蓯蓉的肉質莖,粉碎,然后加純水提取并進行固液分離,得到清液I和殘渣II;
(2)微濾膜過濾清液I,得到透過液III;
(3)超濾膜過濾透過液III,得到透過液V和含有多糖產品的截留液IV;
(4)納濾膜過濾透過液V,得到含有低聚糖產品的截留液VI和含有甘露醇產品的透過液VII。
肉蓯蓉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多糖,低聚糖及一定量的游離甘露醇,均易溶于水,因而易于純水浸出。水提液可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過濾法,依次分離出多糖,低聚糖,透過液中含量較多的甘露醇,可用結晶法析出并純化。該方法一次性從肉蓯蓉中分離得到甘露醇、低聚糖漿及多糖3種產品,工藝簡單,所需設備為常規設備,有機試劑僅涉及到乙醇,無污染,可操作性強,降低了肉蓯蓉生產成本,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肉蓯蓉中主要成分的利用率,增加了肉蓯蓉的商品附加值,拓寬了肉蓯蓉利用領域。
優選地,所述肉蓯蓉為荒漠肉蓯蓉、管花肉蓯蓉、白花肉蓯蓉或沙蓯蓉的肉質莖中的任意一種或至少兩種的組合。
優選地,步驟(1)為加純水提取1~3次,然后固液分離,并將清液合并,得到清液I和殘渣II。
優選地,步驟(1)中肉蓯蓉粉碎度為10~60目,例如10目、15目、20目、25目、30目、35目、40目、45目、50目、55目或60目,更優選地,肉蓯蓉粉碎度為20~40目;
優選地,步驟(1)中純水與肉蓯蓉的液固比為8:1~40:1,例如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2:1、24:1、26:1、28:1、30:1、32:1、34:1、36:1、38:1或40:1,優選10:1~20:1,進一步優選15: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阿拉善(中科)適用新技術研究院;內蒙古阿拉善蓯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阿拉善(中科)適用新技術研究院;內蒙古阿拉善蓯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34605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