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數據挖掘的研究流程自動化測井評價專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223200.8 | 申請日: | 2015-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8143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5 |
| 發明(設計)人: | 謝玉洪;何勝林;曾少軍;蔡軍;吳洪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G06N5/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井 流程自動化 知識庫 專家系統 人工智能 數據挖掘 地球物理測井技術 數據挖掘技術 用戶應用接口 數據元模型 知識庫模型 評價模塊 區域研究 專家技術 傳統的 區塊 研究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數據挖掘的研究流程自動化測井評價專家系統,屬于地球物理測井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數據元模型庫、經典知識庫、人工智能知識庫,用戶應用接口模塊,區域研究模塊以及處理解釋評價模塊,將數據挖掘技術與傳統的測井評價技術相結合,建立流程自動化的經典知識庫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知識庫,為用戶進行區塊快速測井評價提供實時地、全面地流程引導與專家技術支持,實現研究流程自動化測井評價專家系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球物理測井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基于數據挖掘的研究流程自動化測井評價專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海上勘探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化,現有國外引進的測井解釋系統越來越不適應日益增多的“三低”、高溫超壓、非烴類等復雜油氣層對測井解釋評價所提出的技術挑戰。
測井數據資料種類繁多,隨著打井的數量越來越多,資料獨立存儲在數據庫中,數據間不相互關聯,而在做區域評價和研究的時候,需要綜合各種數據以及提取各種數據之間的蘊含關系,通過人工操作去查找開展一項研究所需要的基礎資料不僅需要豐富經驗,而且耗時,易漏,易錯。
在做測井巖石物理研究時需要結合巖石物理資料和測井專家多年積累的經驗,將具體經驗“圖版化”,變專家頭腦中的感性認知和區域經驗為研究人員實際工作中的理性認知,使得研究人員在模型選擇、參數確定等測井解釋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干擾。
在對井資料進行處理解釋的過程需要參考區域歷史資料,包括錄井數據、試油數據以及生產動態資料,通過人工對比分析,降低了解釋效率,而數據挖掘的工具能夠根據歷史資料自動提取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實現自動識別。
在區域研究中,由測井專家多年總結的一些研究流程,沒有形成體系,對于新手不能夠快速上手,這樣需要一個能夠根據研究內容,自動確定研究流程的系統。
目前業內所采用的數據挖掘方法沒有與專家知識庫結合起來,而傳統的測井評價方法又沒有結合數據挖掘的方法,缺乏將數據挖掘與專家知識交叉結合的一個自動化專家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利用一體化數據元模型庫,元模型庫管理的內容包括專業模型、邏輯模型、物理模型;資料清單數據挖掘;將預設的多個算法節點的輸入數據類型分別與所述元數據中的輸入數據類型進行匹配,確定匹配成功的算法節點;根據預設的節點關系表,遞歸查找每個匹配成功的算法節點的所有前向節點和后向節點,確定分別與所述每個匹配成功的算法節點的對應的多個數據挖掘路徑,再經過人機交互優化確立研究流程;根據預設的流程節點算法參數模板自動完成對應的研究工作;如開展自動化測井“巖性-電性-物性-含油性”關系研究;儲層有效厚度下限研究等;上述各研究成果進入專家知識庫中經典知識庫子系統,為傳統測井評價提供處理模型和參數,并在知識庫有效厚度下限指引下自動劃分有效儲層(本項目子專利);對自動分層的單層,利用數據挖掘工具結合油田實際錄井氣測、測試測壓、試油及生產庫,采用關聯分析、聚類分析、神經網絡方法自動生成多方法交叉、并行的對比驗證油氣層識別結論,有效提高油氣層解釋評價精度,并通過人機交互聯作解釋進一步提高疑難層解釋可靠性。系統結合在一起可以為用戶進行區塊快速測井評價提供實時地、全面地流程引導與專家技術支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數據挖掘的研究流程自動化測井評價專家系統,包括油田勘探開發數據庫、一體化數據元模型庫,用戶應用接口模塊,區域研究模塊以及解釋評價模塊,其中:
元模型庫管理的內容包括:專業模型、邏輯模型、物理模型;
用戶應用接口模塊實現數據的導入,用戶交互操作,算法流程人工交互以及可視化的效果顯示;
區域研究模塊,實現區域四性關系研究、儲層參數自動化研究、有效厚度下限研究、流體識別研究、巖電參數研究、下限敏感度分析,區域研究為解釋評價模塊提供了技術支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未經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2232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