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稻S5基因的功能性標記S5-n-j-i及基因分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095163.7 | 申請日: | 2015-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946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10 |
| 發明(設計)人: | 郭濤;陳立凱;黃翠紅;周丹華;羅文龍;陳志強;王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濤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510642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s5 基因 功能 標記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S5基因的功能性標記,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水稻S5基因的功能性標記基因分型的方法。
背景技術
研究表明,位于水稻6號染色體的雜種不育基因座S5是調控秈粳亞種間雜種的育性的關鍵基因,該基因編碼產物為天冬氨酰蛋白酶。S5基因具有三等位基因系統,分別是秈型S5i、粳型S5j和廣親和型S5n三種等位基因型。秈稻和粳稻所編碼的天冬酰胺蛋白酶由于一個SNP的差異導致編碼的氨基酸的差異(273位的苯丙氨酸/亮氨酸)而引起雜交F1代胚囊敗育。廣親和水稻品種的S5蛋白由于缺失了N端信號肽,造成功能喪失,無論與秈稻還是粳稻雜交都不影響雜種育性。
在秈粳亞種水稻雜交親本中引入S5n的等位基因,能夠打破生殖隔離,有效克服秈粳亞種雜種不育,具有相當大的應用價值。然而,研究也表明,總體上S5n/S5i或者S5n/S5j這兩種雜合基因型育性相對要比S5iS5i或S5jS5j純合的兩種基因型要低,因此通過鑒定、設計使雜交親本含有相同S5i或者S5j等位基因在育種上是較好的選擇。
目前,根據秈粳亞種間廣親和基因S5n在第6染色體存在136bp片段缺失的特征,已報道了InDel標記S5136和標記S5-t1,此類標記的局限性在于僅能對S5n單等位基因進行分型,而無法對秈粳等位基因S5i或S5j進行分型。也有報道通過擴增秈、粳序列間存在差異的區段并結合芹菜核酸內切酶CELI對其進行酶切鑒定,但由于該標記使用了特殊的核酸內切酶CEL?I,難以廣泛應用,同時該標記也僅能夠區分S5i或S5j這兩種等位基因。因此,開發新的功能性標記實現S5等位基因型的有效、可靠、快速鑒定,在秈粳雜種優勢、種質資源鑒定、育種群體篩選中具有重要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稻S5基因的功能性標記S5-n-j-i,利用該標記,在一個PCR體系中同時擴增2個變異位點,區分判別3種基因型,提高了檢測效率。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水稻S5基因的功能性標記S5-n-j-i的基因分型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第一技術方案是,一種水稻S5基因的功能性標記S5-n-j-i,所述標記S5-n-j-i由6條引物S5-n-F、S5-n-R、S5-i-F、S5-j-R、S5-O-F和S5-O-R構成,其中,S5-n-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具體為:5,-TATGACCAGCACCATCTTCG-3’;S5-n-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具體為:5’-GAGGGACACTCCAACTCGTC-3’;S5-i-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具體為:5’-CCCTGATATTCTGAGTTACAAGGCACTC-3’;S5-j-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所示,具體為:5’-GGTCTCGTCAGTGGGCAAGCAGTAGTTT-3’;S5-O-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5所示,具體為:5’-GCAAGATGGTGACAGACACGCT-3’;S5-O-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6所示,具體為:5’-CAGTGAGTAGGTTGGCCTGTTGATT-3’;上述引物序列中帶下劃線的堿基為引入的錯配堿基。
本發明所采用的第二技術方案是,一種水稻S5基因的功能性標記S5-n-j-i的基因分型方法,利用上述的功能性標記S5-n-j-i,具體按照以下步驟實施:
步驟1、水稻基因組DNA的提取;
步驟2、利用步驟1中提取的基因組DNA為模板,構建PCR反應體系,加入上述的引物進行PCR擴增;
步驟3、將PCR擴增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檢測并進行基因型判定。
本發明的特點還在于,
步驟1中水稻基因組DNA的提取具體按照以下步驟實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濤;,未經郭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9516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