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肝硬化患者清熱利濕制劑及制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84447.6 | 申請日: | 2015-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874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06 |
| 發明(設計)人: | 聶瑋 | 申請(專利權)人: | 聶瑋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1/16;A61K35/24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肝硬化 患者 清熱 制劑 制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肝硬化患者清熱利濕制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肝硬化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肝臟慢性,進行性的彌漫性改變。其特點是一種病因或數種病因反復,長期損傷肝細胞,導致肝細胞變性和壞死。廣泛的肝細胞變性壞死后,肝內結締組織再生,出現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同時肝內肝細胞再生,形成再生結節,正常肝小葉結構和血管形成遭到破壞,形成假小葉。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數年甚至數十年),肝臟逐漸發生變形,質地變硬,臨床上稱這一生理病理改變為肝硬化。?在我國肝硬化比較常見,大多數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由于肝硬化早期經過積極防治,可以逆轉或不再進展,但晚期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肝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
祖國醫學無肝硬化之病名,因其常以些部脹痛、黃疸、脅下結塊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根據臨床癥狀及體征,將肝硬化歸屬于中醫之“積癥”、“黃疸”、“脅痛”等病的范疇。《金匱要略·水氣》云:“肝水者,其腹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其多由濕熱疫毒之邪侵襲或飲酒過度蘊生濕熱,羈留不去,再加情志不舒等因素,漸致肝、脾、腎功能失調,氣血津液相互搏結,肝脈瘀阻所致。對于本病,劉樹農等人認為肝臟正氣不足、濕熱之邪乘虛而入,留而不去,造成血行不利,脈絡瘀阻,發為本病。
申請公布號?CN?104116832?A(申請號?201410261190.2)的中國發明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肝硬化的藥物,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孔雀草1-5,紅花13-17,茵陳8-12,生地6-10,磨盤根6-10,云苓4-8,敗醬草1-5,柞樹皮6-10,山楂6-10,梔子4-8,丹參10-14,五靈脂13-17,丹皮8-12,化櫚木13-17。申請公布號?CN?102908558?A(申請號?201210446607.3)的中國發明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肝硬化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丹參6-12份、甘草4-10份、葶藶子3-9份、赤小豆9-15份、麥芽9-15份、神曲9-15份、茵陳蒿9-15份、芡實10-20份、地骨皮9-15份、青蒿6-12份、車前草9-15份、白芷3-9份、木賊3-9份、連翹6-12份、鱉甲9-15份、紫珠1-3份。申請公布號?CN?103386084?A(申請號?201310303716.4)的中國發明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肝硬化的湯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質制成:牛黃10-14份、西洋參3-6份、牡蠣2-8份、桂枝3-10份、姜半夏5-8份、乳香3-5份、昆布2-7份、草豆蔻4-8份、土鱉蟲2-8份、血余炭2-8份、當歸3-8份、莪術4-10份、赤芍6-10份和水140-180份。
目前市場已有的治療肝硬化的藥,大多是西藥,西藥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常吃會導致人體內的系統功能紊亂;最好采用中藥治療,只有通過中藥活血化淤、軟堅散結和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進行治療,才能徹底治愈肝硬化。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簡單、方便服用、安全有效的肝硬化患者清熱利濕制劑。該清熱利濕制劑療效顯著,無任何副作用。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肝硬化患者清熱利濕制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車前子8-14;五靈脂9-18;山橘6-13;卡密8-12;枸杞子12-21;白芍6-13;郁金9-15;山茱萸10-15;五味子7-18;肉桂9-16;茯苓12-17;麥冬11-20;茯神14-18;知母9-16。
優選的方案是,車前子10-12;五靈脂12-15;山橘8-11;卡密9-11;枸杞子15-18;白芍8-11;郁金11-13;山茱萸11-14;五味子10-15;肉桂12-13;茯苓13-16;麥冬14-17;茯神15-17;知母11-14。
更加優選的,車前子11;五靈脂13.5;山橘9.5;卡密10;枸杞子11.5;白芍9.5;郁金12;山茱萸12.5;五味子12.5;肉桂12.5;茯苓14.5;麥冬15.5;茯神16;知母12.5。
肝硬化患者清熱利濕湯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山茱萸除去果核,文火烘干,篩盡灰屑,備用;將棗花蜜放入鍋內加熱,再放入卡密文火拌炒均勻(卡密:棗花蜜=10:3),至蜜水干為限,取出放涼,備用;
(2)山橘洗凈,入藥鍋中,與油砂拌炒,炒熟后取出,冷卻,備用;車前子入藥鍋中,微炒,噴入乳汁(車前子:乳汁=25:3),拌炒至全部吸干為止,取出放涼,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聶瑋;,未經聶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8444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溫里祛寒的中藥組合物
- 下一篇:一種治療糖尿病的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