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豆蛋白纖維織物改性后冷染色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78074.1 | 申請日: | 2015-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627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葉澄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澄 |
| 主分類號: | D06P3/10 | 分類號: | D06P3/10;D06P1/642;D06P1/651;D06P1/673;D06P1/38;D06P1/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805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豆蛋白 纖維 織物 改性 染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品技術領域,特別是織物改性染色工藝。
背景技術
大豆蛋白纖維是一種人造蛋白質纖維,是從榨過油的大豆粕中分離出球蛋白,經過線性化處理,與羥基高聚物接技共聚、共混,制成蛋白質紡絲溶液,經濕法紡絲而成的纖維,具有優良的導濕性、透氣性,而且手感柔軟滑爽、懸垂性好,兼有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的許多優點。大豆蛋白纖維在紡絲過程中,加人殺菌消炎類藥物或紫外線吸收劑等,可獲得各種保健功能。但大豆蛋白纖維耐熱性較差,并且不耐燒堿,蛋白質纖維無論在強堿還是弱喊中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導致分解。酸性染料染色的牢度很差,蛋白在分離、純化和紡絲加工過程中,遭到了明顯的損傷.氨基酸組成中的氨基數量較少,因此結合染料的能力大大降低,又因為這種纖維的蛋白質主要分布在纖維外層,數量較少,而且容易溶脹脫落,所以即使吸附上大量酸性染料,染料也容易隨蛋白質一起在濕熱和摩擦狀態下脫落,顏色也不鮮艷。此外,我們證明,相當一部分染料也吸附在纖維內層的纖維素組成中,但牢度很差、光澤度差。在紫外線照射下更易退色。
本項目對大豆蛋白質纖維進行改性后,采用了先接枝改性后低溫染色的生產工藝。加入活性染料,克服常規工藝的色牢度差、光澤度差的缺點,省去了原紡織過程中的后工藝,對紡絲材料、對環境保護極為有利。
本發明改性大豆蛋白質纖維克服了大豆蛋白質纖維耐熱性、耐堿性差及不易染色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大豆蛋白纖維織物改性后冷染色的方法,改性后的纖維因大量離子的反應,使纖維表面電荷得到改變,從而使蛋白纖維的耐熱性、耐堿性和染色性能有所改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豆蛋白纖維織物改性后冷染色的方法:
(1)配制改性整理液 (以重量份計):
N-羥甲基丙烯酰胺50-70
三乙醇胺60-90
丙烯酸甲酯6-8
ZnCl210-15
水100-150;
(2)接枝處理:將經過前處理的大豆蛋白纖維織物→二浸二軋→烘干→
150℃下焙烘約8min,其中,改性整理液的用量為5%(owf.),浴比1:10-30;
(3)改性后活性染料染色:將步驟2制備的改性大豆蛋白纖維進行染色,其染液工藝配方如下(以克/升計):
活性紅X-3B 10-15
尿素 25-30
防染鹽S 10-12
小蘇打 15-20
水 80-100;
所述染色的工藝流程為坯布前處理→浸軋染液→軋卷堆置→軋水烘燥→印花→蒸化→皂洗→燙干→打卷;其中,坯布前處理后帶液率為70-75%,且頭尾均勻,染后軋余率為90-95%;浸軋溫度為室溫;車速為20-40米/分,堆置時間為2-4h;浸軋染液時軋輥壓力為氣壓147KPa、油壓118KPa;烘燥蒸汽壓力為49-147KPa,各烘筒依次漸高。
優選地,所述改性整理液的組成為(以重量份計):
N-羥甲基丙烯酰胺60份,
三乙醇胺 75份,
丙烯酸甲酯 7份,
ZnCl2 12.5份,
水 125份。
優選地,其染液工藝配方如下(以克/升計):
活性紅X-3B 12
尿素28
防染鹽S11
小蘇打17
水90
優選地,所述染色時使用酒石酸調節pH值。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用本發明處理過的大豆蛋白質纖維,染色效果良好,纖維強度高,不晚退色,成品表面光潔度高,更美觀耐用。本發明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易操作,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一:
(1)配制改性整理液 (以重量份計):
N-羥甲基丙烯酰胺50
三乙醇胺60
丙烯酸甲酯6
ZnCl210
水100;
(2)接枝處理:將經過前處理的大豆蛋白纖維織物→二浸二軋→烘干→
150℃下焙烘8min,其中,改性整理液的用量為5%(owf.),浴比1:10;
(3)改性后活性染料染色:將步驟2制備的改性大豆蛋白纖維進行染色,其染液工藝配方如下(以克/升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澄,未經葉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780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