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晶體結構酞菁鋅(ι-ZnPc)納米線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034269.6 | 申請日: | 2015-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579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羅金龍;王海;吳瓊;紀小林;鄒濤隅;喬振芳;楊鎰吉;王曉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D487/22 | 分類號: | C07D487/22;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賈靜環 |
| 地址: | 昆明市經***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晶體結構 酞菁鋅 znpc 納米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晶體結構ι-酞菁鋅(ι-ZnPc)納米線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從酞菁的發現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早期,酞菁主要作為有機染料。如今,已知合成的酞菁類化合物超過5000種,其用途已經擴展到如光伏、二極管、光療等領域。在眾多的酞菁當中,酞菁鋅(ZnPc)由于其出色的光電性質,已經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同時,酞菁鋅還展示了顯著地光敏性、催化活性、光導性、光穩定性、熱穩定性和化學惰性。這些性質使得其在許多不同的材料科學領域得以應用,尤其在納米技術領域,例如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太陽能電池、光電化學電池、光敏劑、非線性光學材料、液晶、Langmuir–Blodgett膜、光學數據存儲、氣敏原件和光療。特別是近年來,由于酞菁鋅對可見光具有寬區域的吸收和具有較強的激子傳輸能力,使得其在光伏應用中成為非常有潛力的有機半導體材料。同時,因其出色的光動力和光熱力性,酞菁鋅在臨床癌癥治療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維酞菁納米材料制備方法主要有有機氣相沉積法、分子束外延法、氧化鋁模板法、電化學沉積法和溶劑熱法等。目前,酞菁鋅晶體通常采用物理氣相沉積法、溶劑熱法、鄰苯二甲腈和鋅的氯化物反應法和分子束外延法進行制備。這些制備方法可以得到形貌上主要表現為纖維狀、螺旋狀、針狀、棒狀、線狀,晶型為α、β的酞菁鋅晶體。
但是,這些晶型的酞菁鋅面臨溶劑溶解性低,載流子遷移率低等問題,這使得酞菁鋅的應用受到制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有機氣相沉積法調控和大量生長制備納米量級、物理和化學性質(如水溶性,水分散性和載流子遷移率等)得到提升和改善的新型酞菁鋅晶體,將能更好地拓寬其在光療、光電導材料等領域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晶體結構的酞菁鋅納米線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提供的酞菁鋅納米線具有ι-ZnPc結構,具有不同于現有α、β酞菁鋅晶體的晶體結構。新晶體結構的酞菁鋅晶體可以更好地運用在癌癥治療、光電導材料等領域。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ι-酞菁鋅納米線的X-射線衍射譜(測試條件:CuKα1,0.02°/step/1s)在下列的2θ(2θ±0.1°,此處的±0.1°表示特征峰位置的誤差范圍)處具有一個或多個特征峰:約6.8°、約8.3°、約9.8°、約15.5°和約25.9°;優選的,ι-酞菁鋅納米線的X-射線衍射譜在下列的2θ(2θ±0.1°)處具特征峰:約6.8°和約15.5°。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酞菁鋅納米線的X-射線衍射譜在下列的2θ處具有特征峰:6.84°、8.342°、9.78°、15.539°和25.855°,對應于上述2θ,半峰寬分別為0.525、0.423、0.469、0.446和0.307;峰高分別為1390、91、95、234和114;衍射強度分別為100%、6.5%、6.8%、16.8%和8.2%;所述X-射線衍射譜的測試條件為:CuKα1,0.02°/step/1s。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實施方案,本發明的酞菁鋅納米線的傅氏轉換紅外線光譜(FTIR)具有下列的特征峰:570.83cm-1、636.40cm-1、721.25cm-1、752.11cm-1、771.39cm-1、887.10cm-1、1060.66cm-1、1087.66cm-1、1118.52cm-1、1164.80cm-1、1284.37cm-1、1330.65cm-1、1407.79cm-1、1484.93cm-1。
該新型結構ι-酞菁鋅的制備方法,其具體步驟如下:
a)放入酞菁鋅原料至爐中的加熱區域;
b)通入載氣并始終保持恒定的流量,加熱酞菁鋅原料至450-490℃,使酞菁鋅升華;
c)通過該載氣,引導該升華的酞菁鋅離開該加熱區域至生長區域,所述生長區域的溫度低于所述加熱區域的溫度;
d)在生長區域,得到ι-酞菁鋅納米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學院,未經昆明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3426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