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淺海多途聲信號分解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12169.3 | 申請日: | 2015-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3598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趙安邦;何呈;惠娟;牛芳;宋雪晶;祝令國;程越;曾才高;畢雪潔;馬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7/527 | 分類號: | G01S7/527;G01S7/536;G01S1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淺海 多途聲 信號 分解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信號處理領域,尤其涉及能夠得到各個多途子信號的,淺海多途聲信號分解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大部分海域為淺海,很多水聲設備在淺海中工作。淺海中影響聲傳播與接收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多途干擾,在水聲通信系統中造成碼間干擾,影響通信速率;在目標回聲測試中,使目標的入射波在時間和空間上混疊,無法獲得目標在固定方向的響應。多途信號分離能夠降低接收干擾,提高設備在淺海中的工作性能。研究淺海多途信號分離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淺海中聲傳播問題研究始于十九世紀初,此后,人們對此問題上展開了持續的研究。在1944年,Pekeris為了解釋爆炸脈沖在淺海中傳播問題,提出了淺海聲傳播模型。隨后,Smith計算了淺海平均脈沖響應,Schneider計算了淺海中粗糙海底界面散射,這些研究主要研究淺海信道的傳播損失,用于估測聲納作用距離,這也是至今大多數淺海信道研究一個重要方向,但未對點聲源的聲線做研究。Weinberg和Burridge提出了射線聲學模型,將點聲源的淺海信道使用垂直和水平的2D聲線表示。目前,對淺海點聲源信道的研究仍使用此方法,通過求解信道本征聲線得到聲信道的沖擊響應函數,每條聲線使用具有幅度和時延的δ函數表示。這種方法簡化了聲線對聲波的作用,無法體現各個子信道的頻率和相位特性,具有較大局限性。淺海中,各個多途子信道對發射信號具有怎樣的影響,如何分離各個多途子信號,目前,國內外鮮見對此方向深入探討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分離各個多途子信號的,淺海多途聲信號分解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淺海多途聲信號分解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一:聲納發射裝置發射信號x(t),聲納接收裝置接收信號y(t);
步驟二:從接收到的信號y(t)提取出各個多途聲信號的延遲τi,i=0,1,…,N-1,N為淺海信道的多途個數;
步驟三:根據提取出各個多途聲信號的延遲τi對發射的信號x(t)做時延,獲得一個實源信號x(t-τ0)和N-1個虛源信號x(t-τi),i=1,…,N-1;
步驟四:將得到的實源信號x(t-τ0)和N-1個虛源信號x(t-τi)作為輸入,將接收到的信號y(t)作為輸出,構建ARX模型,求解ARX模型的系數及階數;
步驟五:令第k個虛源信號為輸入,送入ARX模型,其余k-1個虛源信號設置為0,得到一條聲信號;
步驟六:令k=k+1,重復步驟五,直到k=N,得到N條聲信號。
本發明淺海多途聲信號分解方法,還可以包括:
1、構建ARX模型為:
其中,ai和bji是ARX模型的參數,i=1,2,…,n;j=0,1,…,N-1,n為ARX模型的階次,q為延遲因子。
2、從接收到的信號y(t)提取出各個多途聲信號的延遲τi采用的方法為分數階傅立葉變換方法或者拷貝相關法。
有益效果:
本發明將聲傳播過程使用ARX模型建模,與水聲領域的其他模型相比,是一種相對完備且簡潔有效的建模方法;由于ARX模型中引入噪聲參量e(t),模型具有較高的穩健性和較強的抗干擾性能,適合工程應用;將淺海界面對聲接收的影響等效為多個虛源的作用,增加了信號的維度,有效提高了多途信號的可分解性。以發射的電信號作為虛源的參考,將聲發射以及聲接收的系統函數均包含在ARX模型中,操作程序大大簡化,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淺海多途聲信號分解方法流程圖;
圖2為多途聲信號的傳輸示意圖;
圖3為圖2的虛源法示意圖;
圖4(a)為驅動換能器的電信號;
圖4(b)為水聽器接收到的聲信號;
圖5為圖4(b)的最優次分數階傅立葉變換輸出;
圖6中為ARX的輸出;
圖7(a)為ARX預測輸出的直達聲,圖7(b)為消聲水池實測得到的直達聲信號;
圖8(a)第1個多途信號,圖8(b)第2個多途信號,圖8(c)第3個多途信號,圖8(d)第4個多途信號,圖8(e)第5個多途信號,圖8(f)第6個多途信號。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程大學,未經哈爾濱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1216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