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客車電控離合分離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010952.6 | 申請日: | 2015-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6512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6 |
| 發明(設計)人: | 朱洪雷;趙理想;任杰;李亞妮;方舒;周輝;朱磊;蔡圣全;杜守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48/06 | 分類號: | F16D48/06;F16D25/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金凱 |
| 地址: | 23005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客車 離合 分離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客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客車電控離合分離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客車離合器操縱系統常采用油控氣的方式實現離合器分離。由于油控氣的方式需要產生一定油壓,因此,在踩離合器踏板時駕駛員會感覺有一定的阻力,尤其是公交車,駕駛員需要反復踩離合器踏板進行換擋,常會感覺疲勞。另外該油控氣離合器分離系統中的離合器油會受溫度影響,尤其是客運車,常會跨省運行,溫差比較大,油質受到很大影響。且該系統中離合器分泵中結構比較復雜,后期保養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客車電控離合分離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該系統及其控制方法通過電控方式實現離合器分離,具有駕駛員操縱輕便、不受南北方環境溫度影響、結構簡單、后期保養成本低等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客車電控離合分離系統,包括電控離合踏板、電磁閥、用于驅動分離機構運動的分離缸和用于驅動離合器分離的分離機構。
所述的電磁閥,其控制端與客車ECU的輸出端相連,其進氣端通過氣管與氣源相連,其出氣端與分離缸的進氣口相連。
所述的分離缸包括缸體、活塞、推桿和回位彈簧。所述的活塞位于缸體內,且將缸體分為第一氣腔和第二氣腔。所述的第一氣腔上開設有進氣口,所述的第二氣腔上開設有進排氣口。所述的推桿一端貫穿安裝在缸體內,且與活塞固定相連,另一端位于缸體外,且與分離機構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的回位彈簧位于第一氣腔內,且其兩端分別與缸體內壁、活塞固定相連。
所述的分離機構的輸出端與離合器接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電控離合踏板包括踏板、底板和滾輪。
所述的底板固定安裝在車架上。所述的踏板傾斜安裝在底板上方,且與底板轉動連接;所述的滾輪活動安裝在踏板下方。
所述的踏板下方設有角度傳感器,所述的角度傳感器通過角度傳感器線束與客車ECU的輸入端相連。
所述的踏板與底板之間設有復位彈簧。
進一步的,所述的分離機構包括分離擺臂、分離軸、分離撥叉和分離軸承。
所述的分離擺臂的兩端分別與推桿、分離軸相連。所述的分離軸兩端分別與分離擺臂、分離撥叉相連;所述的分離撥叉兩端分別與分離軸、分離軸承相連。所述的分離軸承與離合器接觸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底板包括折彎相連的固定部和滑動部;所述的滑動部傾斜設置在固定部的上方,且與固定部的夾角為100°~150°。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客車電控離合分離系統的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實時采集電控離合踏板的角度變化信號;
(2)客車ECU對電控離合踏板的角度變化信號進行分析判斷;若電控離合踏板的角度是逐漸減小的,則客車ECU通過電磁閥的控制端發送控制信號給電磁閥,將電磁閥的進氣端和出氣端打開,排氣端關閉,并根據電控離合踏板的單位時間內的角度減小的度數,實時控制電磁閥的進氣端與出氣端的開啟角度;
若電控離合踏板的角度是逐漸增大的,則客車ECU通過電磁閥的控制端發送控制信號給電磁閥,將電磁閥的排氣端和出氣端打開,進氣端關閉,并根據電控離合踏板的單位時間內的角度增大的度數,實時控制電磁閥的排氣端與出氣端的開啟角度;
(3)當電磁閥的進氣端和出氣端打開、排氣端關閉時,根據電磁閥的進氣端和出氣端的開啟角度大小,分離缸的推桿帶動分離機構運動,分離機構驅動離合器分離;
當電磁閥的排氣端和出氣端打開、進氣端關閉時,根據電磁閥的排氣端和出氣端的開啟角度,分離缸的推桿在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回位,離合器在自身彈簧的作用下逐漸結合,直到最后離合器壓盤和從動盤同步運轉。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通過電控氣方式實現離合器分離,能夠使駕駛員操縱輕便,避免駕駛員疲勞駕駛。此外,和現有的油控方式相比,本發明不受南北方環境溫度影響,具有結構簡單、后期保養成本低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電控離合踏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電磁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分離缸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分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A向視圖。
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109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