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中冷管懸置結構、汽車和柔性懸置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843455.5 | 申請日: | 2014-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723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6-03 |
| 發明(設計)人: | 楊朋;劉莉;張雷;李磊;劉嘉皓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3/02 | 分類號: | F16L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賈玉姣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冷管 懸置 結構 汽車 柔性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中冷管懸置結構、具有所述中冷管懸置結構的汽車以及柔性懸置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汽車動力性日益升高的要求,增壓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汽車領域。但由于增壓技術會導致發動機氣缸壓力的提高以及機械負荷的增加,因此需要在汽車內增設中冷系統。
相關技術中中冷系統的中冷管,通常采用橡膠管路和尼龍管路。其中,橡膠管路柔性較大,無法實現復雜走向成型且膨脹及尺寸誤差較大,易與周邊部件產生干涉磨損。而尼龍管路的固定需要借助額外的支架,工藝復雜且易出現疲勞斷裂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中冷管懸置結構,以便于實現復雜走向成型、減小膨脹及尺寸誤差、避免與周邊部件產生干涉摩擦、且無需借助額外支架、工藝簡單、不易出現疲勞斷裂。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中冷管懸置結構,所述中冷管懸置結構包括:中冷硬管,所述中冷硬管上設有固定卡子;柔性懸置裝置,所述柔性懸置裝置卡合在所述固定卡子上,所述柔性懸置裝置上設有安裝通孔;螺紋安裝件,所述螺紋安裝件穿過所述安裝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柔性懸置裝置包括:柔性緩沖塊,所述柔性緩沖塊卡合在所述固定卡子上,所述柔性緩沖塊上設有沿所述柔性緩沖塊的軸向方向貫通所述柔性緩沖塊的裝配通孔;剛性內襯套,所述剛性內襯套配合在所述裝配通孔內,所述安裝通孔由所述剛性內襯套限定出。
進一步地,所述柔性緩沖塊的側表面上設有防脫凸臺,所述固定卡子卡接在所述防脫凸臺上。
進一步地,所述柔性緩沖塊的端面上設有沿所述柔性緩沖塊的軸向方向貫通所述柔性緩沖塊的若干減振孔。
進一步地,所述柔性緩沖塊的側表面上設有在所述柔性緩沖塊的軸向方向上抵在所述固定卡子上的減震凸臺。
進一步地,所述剛性內襯套為金屬件且所述柔性緩沖塊為橡膠件,所述柔性緩沖塊與所述剛性內襯套一體硫化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卡子包括:彈性夾,所述彈性夾的橫截面為U形;兩個卡臺,兩個所述卡臺分別設在所述彈性夾的兩個相對的內壁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中冷硬管為尼龍注塑件且與所述固定卡子一體成型。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中冷管懸置結構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中冷管懸置結構,通過采用中冷硬管,可以方便實現復雜走向成型、減小膨脹及尺寸誤差,避免與周邊部件產生干涉摩擦,進一步通過設置柔性懸置裝置和螺紋安裝件,可以將中冷硬管靈活固定在發動機艙的任何位置,省去了額外的支架,簡化了生產工藝,且可以對中冷硬管進行減震緩沖,防止中冷硬管疲勞斷裂。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汽車,以便于實現中冷管復雜走向成型、減小中冷管膨脹及尺寸誤差、避免中冷管與周邊部件產生干涉摩擦、且中冷管固定無需借助額外支架、工藝簡單、不易出現中冷管疲勞斷裂。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的中冷管懸置結構。
所述汽車與上述中冷管懸置結構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柔性懸置裝置,以實現中冷管靈活固定,且能夠對中冷管進行減震緩沖、實現對低頻噪聲的消聲功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柔性懸置裝置,所述柔性懸置裝置包括:柔性緩沖塊,所述柔性緩沖塊安裝在中冷硬管上,所述柔性緩沖塊上設有分別沿所述柔性緩沖塊的軸向方向貫通所述柔性緩沖塊的裝配通孔和減振孔,所述柔性緩沖塊的側表面上設有減震凸臺;剛性內襯套,所述剛性內襯套配合在所述裝配通孔內。
所述柔性懸置裝置與上述中冷管懸置結構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中冷管懸置結構的爆炸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柔性懸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84345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